家长、儿童教育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61|回复: 2

幼小衔接中也请多倾听孩子的声音

[复制链接]

10万

主题

10万

帖子

3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05059
发表于 2016-8-4 22: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幼小衔接是学前教育领域的一个老话题了,对这一话题已经有不少来自实践层面的经验总结,来自理论层面的基本问题探讨,来自比较层面的国外经验介绍。上海市2007年颁布的《小学学习准备期综合活动指导意见》,2009年颁布的《上海市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更是在政策层面进行指引、提出规定,促进了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本文则力图尝试从另外一个视角——幼儿,来对幼小衔接问题作一初步分析。
       
          一、幼小衔接:应该多倾听幼儿的声音
       
          幼小衔接最大的受益者应该是处在从幼儿园大班向小学过渡的幼儿,但是令人非常遗憾的是,在许多相关研究和实践探索中,我们几乎很少听到来自幼儿的声音。这些研究关注的往往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衔接和过渡,课程应该如何安排,教学方式应该如何调整,幼儿应该具备哪些知识、技能和品质,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应该如何相互合作,家长应该如何给予支持等。但是,作为幼小衔接活动的主体——幼儿,在其所经历的这次人生早期重大生活与发展环境改变中,他们是如何想的、怎样感受的,源自他们内心对小学的期待、兴奋、担心和焦虑又是怎样的,而他们又是如何运用自己那些尚不成熟的问题处理方式来应对这些人生重大挑战等,这些问题在已有的研究和实践中却被大大地忽视了。
       
          但事实是,“如果要真正达到对幼小衔接的正确而全面的认识,是离不开对幼儿的经验和期待的深入理解的。”2O11年美国联邦教育部邀请学生代表,共同讨论美国教育改革问题。联邦教育部长邓肯曾说,“如果我们不倾听学生的声音,我们的教育将难以进步。”而对于幼小衔接这样具体的教育问题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在幼小衔接中,给予当事人——幼儿,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并倾听他们的声音,当然一个最明显的价值就是可以使幼小衔接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更能贴近幼儿的真实需求。但除了这个工具性价值外,还有更深层的内在价值,倾听幼儿的声音从最本质上体现出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它是真正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自己学着去发现、去反思、去表达。 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中明确指出:“缔约国应确保有主见能力的儿童有权对影响到其本人的一切事项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儿童的意见应按照其年龄和成熟程度给以适当的看待。”因此,幼小衔接中倾听幼儿的声音,不仅仅是为了合理政策的制定,更是让幼儿体验到一种受尊重感,即成人对他们感受、意见的尊重;体验到一种能力感,即他们有参与解决相关社会问题的能力;体验到一种责任意识和权利意识,即他们有责任也有权利来对关涉自己的事务作出思考和应对。而所有这些都是一个以人为本的民主社会所必然具有的鲜明特征,体现的是一种平民主义的取向,而不是专家权威主义的取向。也因此,倾听幼儿的声音,本身就有利于激发幼儿的主体性,使他们实质性地参与到幼小过渡中;倾听幼儿的声音,本身就具有教育性,可以发展幼儿的自尊感、责任感和权利感等品质;倾听幼儿的声音,本身就具有生活性,是作为独立个体的幼儿参与解决问题的生活实践过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1364
发表于 2016-8-4 23:40:13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幼小衔接:如何倾听幼儿的声音
       
          虽然在幼小衔接中倾听幼儿的声音有上述诸多好处,但是如何有效地让幼儿真正表达出自己在幼小衔接过程中的内心感受和认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运用一般性的访谈,幼儿可能无法运用口头语言表达出他们所有的想法或有关某一主题的知识。同时,当成人访问幼儿时,成人和幼儿之间不平等的权力结构无形中也为幼儿的自由表达带来了心理压力,可能会影响幼儿的反应。因此,选用适切有效的方法,是我们能够倾听到幼儿心声的必要条件。
       
          (一)自主摄影法
       
          视觉影像法是当前国际上研究幼儿视角的新方法,这种方法通常让幼儿手拿相机围绕某一主题去自主拍摄他们所感兴趣和认为重要的东西,透过他们所拍摄的内容,研究者就可以窥见幼儿看待某一问题的视角。如对于幼小衔接问题,有研究者先初步和一年级学生交流讨论,听取这些小学生所认为的在小学中什么是很重要,必须要知道的。然后这些小学生手拿相机,围绕“什么是一个将要入小学的儿童需要知道的”这一话题,在自己的小学中自主拍摄,接着他们与同伴之间相互讨论如何给这些照片配上说明文字,做成小册子,送给那些将要入小学的幼儿。
       
          有时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幼儿内心的想法,研究者也可以把包括最初的交流讨论、幼儿自主摄影的过程、同伴讨论制作小册子的过程,全部都用录像机记录下来,作为后续进一步访谈的刺激材料。因为这些材料都是幼儿刚刚所做事情的记录,因此,看着这些视频材料,幼儿会在访谈中呈现出更多更具体鲜活的想法。
       
          (二)绘画法
       
          虽然幼儿在语言表达上尚不能自由流畅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和观点,但是,熟悉瑞吉欧教育的人都知道,幼儿其实有很多种表达自己的方式,而涂鸦绘画就是一种很有效的方式。作为一种研究方法,绘画不像直接访谈中成人的形象、眼神、用词等可能会给幼儿带来一定的被压迫感,而是可以使幼儿对自己的表达有一种控制感。在幼小衔接过程中,通过给幼儿提供自由绘画的机会,让大班幼儿画出他们所想象的和看到的小学是什么样的,让一年级小学生画出他们对小学的感受是什么样的。透过这些画和适当的跟进访谈,我们就可以听到幼儿对幼小衔接的各种真实而形象的心声了。
       
          (三)材料刺激访谈法
       
          虽然一般的问答式访谈很难有效地倾听到幼儿丰富的心声,但是如果配合相关的刺激材料,则会大大提高访谈的有效性。这些相关的刺激材料有很多种形式,如关于某个小学的图画书,大班幼儿在看过这样的书后,可能就会有很多的话要表达,这时研究者的访谈随机插入,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再比如播放某个幼儿园生活的视频(十分钟),一年级的小学生看后,也会对自己在幼儿园和小学的不同生活感受作出比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1174
发表于 2016-8-5 00:29: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幼小衔接:倾听幼儿都说了些什么
       
          目前,对国内幼小衔接的幼儿视角的研究亟待展开。以下通过介绍一项澳大利亚的相关研究,来呈现幼小衔接中幼儿丰富而微妙的心声。
       
          这是一幅小学一年级儿童自己画的图画,它非常形象地说明了“友谊”在幼小过渡中的重要作用。同伴之间的友谊对幼儿在小学获得归属感和安全感起着非常重要的支持作用。
       
          另外,在相关的访谈中,小学一年级儿童也显示出他们在战胜刚入小学时那种内心焦虑和胆怯的自我调控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
       
          凯瑟琳:上小学了,我长大了,就不能哭了,要学着勇敢。
       
          研究者:那你是怎么做的?
       
          凯瑟琳:把自己的哭控制在身体里面。
       
          研究者:这对你来说容易吗?
       
          凯瑟琳:很容易,只需深吸一口气,然后再吐出来,就不会哭了。学校还是让人有点害怕的。
       
          研究者:为什么?
       
          凯瑟琳:因为这是小朋友第一次上小学,如果他们能交上好朋友,他们就会感到好一些。
       
          研究者:那你是怎么交好朋友的呢?
       
          凯瑟琳:我就是直接说“你想成为我的好朋友吗”,如果对方说不,那我再找其他人去问,如果有人给我“好的”的回答,我们就成好朋友了。
       
          从这些心声中,我们可能已经体会到幼小衔接其实不仅仅只关涉幼儿学业成绩的问题,从更大范围内看,它其实是幼儿人生早期生活实践的一次重大转变,会对他们的自我调控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规则意识、环境适应、认知发展、情绪情感甚至身体素质等方面都带来很大挑战,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发展出来的应对这些人生挑战的基本策略和情感体验,则会对他们后续人生的发展带来持久深入的影响。
       
          当然,以上呈现的还只是国外幼儿在幼小衔接中的心声。在我国,由现实的教育体制和课程教学方式以及父母、教师对幼儿的期望等所营造出的社会文化中,幼儿在幼小衔接中的真实而微妙的感受又是什么,亟待我们去耐心地倾听,并给予他们有针对性的引导,以帮助他们在这次人生早期发展的转折期获得积极体验和健康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 京ICP备09058993号 )

GMT+8, 2024-5-8 13:25 , Processed in 0.071200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