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1|回复: 0

[文学常识] 古文阅读:割席分座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9954
发表于 2016-8-12 21: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世说新语》
  管宁、华歆(xīn)共①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②而掷去之。又尝③同席④读书,有乘轩冕⑤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⑥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注释]
  ①共:一起。
  ②捉:捡起,拾取。
  ③尝:曾经。
  ④席:古时人们坐或卧时铺在下面的垫子,用竹蔑、苇篾和草等植物编织而成。
  ⑤轩冕:轩,古代一种有帷幕的车子,供职位较高的官员乘坐。冕,古代举行朝仪、祭礼时官员所戴的帽子。“轩冕”在这里单指“轩”。
  ⑥废:旷废,懈怠。
  [译文]
  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依旧挥锄,视之如瓦块石头一样,华歆却捡起来给扔了。还有一次,两人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人乘华车经过门前,管宁读书如故,华歆却丢下书,出去看热闹。管宁就把席子割成两块,和华歆分开来坐,并对他说:“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知识点拨]
  本文出自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一书,此书主要记述汉末魏晋时期人物的逸事。本文出自该书的“德行”篇。管宁,字幼安,三国魏人,学识渊博,性情淡泊,不仕而终。华歆,三国时期曹魏重臣。本文用两个看起来很不起眼的事情,反映人物的“德行”,由此也可以看出当时读书人评价他人、约束自己的严格尺度。本文后来发展成一个成语“割席分坐”(或“管宁割席”),比喻朋友绝交。
  “华捉而掷去之”中的“而”是一个连词,此处连接两个动作,表示前后的承接关系。古文中经常有此用法,如“环而攻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日出而林霏开”(《醉翁亭记》),现代如“一跃而过”等。另外“而”还可以表并列,如“泉香而酒洌”(《醉翁亭记》),“聪明而勇敢”等。也可表转折,如“舟已行矣,而剑不行。(《刻舟求剑》)还可连接状语和谓语,此时不必译出,如”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愚公移山》),”侃侃而谈“。”而“是一个虚词,用法很灵活,希望同学们能慢慢掌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9 01:03 , Processed in 0.075769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