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0|回复: 0

[写作基础] 什么是移就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9954
发表于 2016-8-12 21:05: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什么是移就:  移就修辞格在作品中经常出现,能收到以少胜多、含蕴深远的表达效果。什么是移就呢?在辞海解释如下:甲乙两项关联,就把原来属于形容甲事物的修饰语移属乙事物,叫移就。
  唐铖《修辞格》说:“两个观念联系在一起时,一个的形容词常常移用于他一个上头。”
  移就是一种超乎常格的语言现象,也是词语搭配的创造性运用。
  通过词语的移用,将人的情绪、状态同事物联系起来,不需要耗费更多的笔墨,极简练地把人的情绪、思想、性格鲜明地表达出来,或将事物的形状、本质突出出来,而且使语言出奇制胜,富于变化,饶有情趣。
  移就的种类:移人于物和移物于物。好像有点与拟人和拟物类似。
  移人于物,就是把原来形容人的修饰语移用于物。
  如:
  郁达夫《还乡记》中:“我女人经过的悲哀的足迹,现在有我一步步的践踏过去!”“悲哀”原是表现人的心情悲凉、哀伤,这里用来修饰“足迹”。
  朱自清《荷塘月色》中:“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脉脉”是指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形容人含情的样子,有“脉脉含情”“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之词句,这里却用来修饰“流水”。
  陆游《过采石有感》:“明日重寻石头路,醉鞍谁与共联翩。”“醉”的本是放翁,表现其情态,这里却移用于“鞍”。
  移物于物,把形容甲事物的修饰语移用于乙事物。
  如:
  鲁迅《纪念刘和珍君》中把描摹颜色的“浓黑”用来修饰“悲凉”,表现“悲凉”的沉重浓烈:
  “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
  峻青《海滨仲夏夜》中“晚霞”原不会“燃烧”,这里却把此词移用来形容“晚霞”的形态和色彩。
  “西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
  李瑛《一月的哀思》中把描摹颜色的“苍白”同来修饰“日子”,表现“日子”让人伤恸:
  “我不相信,一九七六年的日历,会埋藏着这样苍白的日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6-2 18:38 , Processed in 0.059030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