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4|回复: 0

[名著导读] 元朝名著——《包待制陈州粜米》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2 17: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元代杂剧作品。作者佚名。故事写陈州大旱三年,五谷不收。朝廷派刘得中、杨金吾前往救灾,掌管开仓赈饥事项。刘、杨二人提高米价,米里掺土糠,小斗量米,大秤收银,□扣百姓,中饱私囊。灾民张□古与他们论理,被他们用御赐紫金锤打死。包拯奉命去陈州查办,察访到他们的罪行,用御赐势剑杀了刘得中,并让小□古用紫金锤打死了杨金吾,又巧计开脱了小□古,解救了受害人民。
  剧中塑造了一个敢于向官府挑战、具有反抗精神的农民张□古形象,反映了贪官污吏与广大人民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揭露了开仓赈饥的“善举”,实际上往往给官吏们提供了又一次对人民欺压掠夺的机会。剧本是元代灾荒频仍、社会矛盾十分尖锐的现实的反映。
  包拯在剧中是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剧本没有过多渲染他“料事如神”的本领,对他的描写基本上是平民化的。如写他不仅“不受民财”,不吃沿路州府官吏为他安排的饮食,却只吃“落解粥”。他在作官要钱不要钱问题上有过矛盾,对与权豪结仇也有顾虑,甚至想告老闲居。但是当他想到张□古大冤未伸,就决心再一次“与那陈州百姓每分忧”。第三折写他私行察访时扮作一个普通老汉,为人牵驴,富有喜剧色彩。正是这一系列的描写,把包拯塑造成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一个不避艰险、为民除害、专与权贵作对的清官形象。剧本结构较为严密,情节展开颇多波澜,曲目也很生动,是元代杂剧中公案戏的代表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23 02:22 , Processed in 0.063611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