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7|回复: 0

[成语典故] 趋炎附势的意思和出处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2 16:39: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趋炎附势的意思是指巴结并依附于有权有势的人。用于指斥巴结、投靠有权者的行为。与“阿谀奉承”近义。这则成语故事讲述的是宋朝有个叫李垂的人宁可得罪权势也不做看人脸色行事之举。有道是富贵无三辈,清官不到头。历史上凡是清正忠耿的人最后的结果都不是很圆满,李垂也是如此。
  趋炎附势的意思最初不是某人用来形容某个人的,而是我们的主人公顺口说出的,是说自己绝对不会做奉承之事。宋朝有个叫李垂的人,字舜工,博州聊城人,为人忠耿刚正。宋真宗赵恒咸平年间,李垂登进士第,后升迁为著作郎,馆阁校理。他既有才干,又甚为尽职。当时的舆论对其甚佳,只是由于他不肯走动权贵,无晋升之门,一直屈尊下位,因此,有许多好心人劝他去拜见丁谓。丁谓,真宗景德年间任左谏议大夫、权三司使,由于善于迎合皇帝,被任为宰相,权倾朝野,炙手可热,百官升降皆由其意。正是由于眼见许多远不如李垂的人都因巴结丁谓而升居要职,所以才有人劝李垂走一走丁谓的门路。李垂却不屑地说:“丁谓作为宰相,不凭公道来回报天下厚望,却仗恃权力作威作福,我才不去拜见他呢!”李垂不但不去巴结,反而往往直言抨击。也正因如此,李垂才得罪了丁谓,被贬出京,降职外任。直到宋仁宗赵祯明道年间,他已经六十岁了,才被召回京。有个叫李伯康的阁门祗侯(典司皇帝诏诰的官)十分敬佩李垂,就劝他去拜见新宰相,求得了解,肯定会被予以重用。李垂说:“我过去若是肯去拜见丁谓,早已经是翰林学士了!现在已经老了,只想见到大臣们不公时,当面指责他们的过失,怎么能趋炎附势,看人家脸色,以求得推荐引进呢!”
  这就是趋炎附势的意思和出处。这则成语的近义词除了阿谀奉承之外还可以是见风使舵或者奴颜婢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1-11 13:56 , Processed in 0.040336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