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6|回复: 0

[探索发现] 柴窑之谜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2 14:24: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柴窑是五代时期的另一大名窑,其名最早见于明代曹昭《格古要论》,万历以后的《玉芝堂谈荟》、《清秘藏》、《事物绀珠》、《五杂俎》、《博物要览》、《长物志》等书多论及此窑,但众说纷纭。基本有两种见解:一为周世宗姓柴,当时所烧之器都叫“柴窑“;一为吴越秘色青瓷器即“柴窑”。对其形质,曹昭认为“柴窑天青色滋润,细腻有细纹,多是粗黄土足,近世少见”;张应文则谓“柴窑不可得矣, 闻其制云,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但均属传闻,未见实物。清末民初有以“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 证诸柴窑,仅有景德镇宋影青瓷相符;或谓可能张应文误以宋影青为柴窑而概括之。历代名瓷差不多都有传世的器物,久享盛誉的柴窑器物却极为罕见,而且柴窑的窑址在何处,至今人们也没有发现。于是,历史上柴窑的有无及其窑址便成了一个疑案。
  有待揭晓的历史之谜
  有人认为历史上根本就没有柴窑。所谓“柴窑”是宋代以后一些文人的编造引出来的。否则关于柴窑的记载为何都来自明、清人的笔记,而不见于好瓷的宋人记载呢?再有,如果真有柴窑的话,何以至今连一件也未传下来呢?有人认为历史上确曾有过柴窑,明、清的很多书籍都有关于柴窑的记载。明代宣德年间,为宫迁编制藏器目录的《宣德鼎彝谱》记载:“内库所藏:柴、汝、官、哥、均、定”,把柴窑器物与宋代五大名窑器物相提并论,可见并非无稽之谈,至于后来未见流传下来的柴窑器物,这是因为五代末至宋初,战乱频繁;柴窑烧瓷的历史本来不长,产品不多,又由于质地薄而易碎,故而很难留传至今。多少年来,由于人们对柴窑存在着上述种种不同的看法, 因而直到今天它还是一个有待揭晓的历史之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7-25 16:47 , Processed in 0.052863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