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2|回复: 0

[探索发现] 树木越冬之谜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2 14: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自然里有许多现象是十分引人深思的。例如,同样从地上长出来的植物,为什么有的怕冻,有的不怕冻?更奇怪的是松柏、冬青一类树木,即使滴水成冰的冬天里,依然苍翠夺目,经受得住严寒的考验。其实,不仅各式各样的植物抗冻力不同,就是同一株植物,冬天和夏天的抗冻力也不一样。北方的梨树,在-20℃~-30℃能平安越冬,可是在春天却抵挡不住微寒的袭击。松树的针叶,冬天能耐-30℃严寒,在夏天如果人为地降温到-8℃就会冻死。什么原因使冬天的树木特别变得抗冻呢?
  早期阐释
  最早国外一些学者说,这可能与温血动物一样,树木本身也会产生热量,它由导热系统数低的树皮组织加以保护的缘故。以后,另一些科学家说,主要是冬天树木组织含水量少,所以在冰点以下也不易引起细胞结冰而死亡。但是,这些解释都难以令人满意。因为现在人们已清楚地知道,树木本身是不会产生热量的,而在冰点以下的树木组织也并非不能冻结。在北方,柳树的枝条、松树的针叶,冬天不是冻得像玻璃那样发脆吗?然而,它们都依然活着。
  “沉睡”越冬
  原来,树木为了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每年都用“沉睡的妙法”来对付冬季的严寒。春夏树木生长快,树木养分消耗多于积累,因此抗冻力也弱。但是,到了秋天,夜间气温低,树木生长缓慢,养分消耗少,积累多,于是树木越长越“胖”,嫩枝变成了木质……逐渐地树木也就有了抵御寒冷的能力。然而,别看冬天的树木表面呈现静止的状态,其实它们的内部变化却很大。如果将组织制成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还可以发现平时一个个彼此相连的细胞,这时细胞的连接丝都断了,而且细胞壁和原生质也离开了,好像各管各一样。当组织结冰时就能避免细胞中最重要的部分—原生质不受细胞间结冰而遭致损伤的危险。可见,树木的“沉睡”和越冬是密切相关的。冬天,树木“睡”得愈深,就愈忍得住低温,愈富于抗冻力;反之,像终年生长而不休眠的柠檬树,抗冻力就弱。
  刷白防冻
  在公园里、校园里以及许多道路和庭园的绿化树、果树树干下部刷成白色。为什么呢?植物在冬季涂刷白剂,一方面预防寒冷,另一方面预防病虫害。白天热,晚上冷,并且冷热差异很大,植物最容易受害,比我们生冻疮还严重。植物刷白,白色可以反射白天的太阳光和各种辐射,避免植物体内温度过高,大大减弱了白天与晚上的温度差异,避免植物受到突然变温的伤害。同时,刷白剂具有隔热效果,就像我们的手和脸涂防冻霜和护肤霜一样。另外,秋后初冬,许多昆虫喜欢在老树皮的裂缝中产卵过冬,刷白剂对许多害虫有杀灭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7-19 13:44 , Processed in 0.058767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