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8|回复: 0

[探索发现] 发现“活化石”矛尾鱼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2 14: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生物学家从化石研究中发现,距今约3.5-4亿年的泥盆纪至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地球上生活着一类腔棘鱼,腔棘鱼类曾与恐龙一样广泛分布于地球上,古腔棘鱼类的典型代表是仅见之于化石的大盖鱼。这种鱼在白垩纪后期逐渐销声匿迹,不知去向。半个多世纪以前,人们还以为腔棘鱼类在白垩纪的末期就已经灭绝了,因为一直没有发现白垩纪以后的腔棘鱼类化石。
  时至1938年12月22日,在南非的东伦敦市奇迹般地出现了一种现代人从未见过的“怪鱼”,它与远古的大盖鱼的形状极其相似。这一发现震惊了科学界,也轰动了当时的新闻媒体。人们将它誉为“活化石”。由于这种鱼的尾鳍分成三叶,上叶和下叶之间,沿着体轴的中线,还有一个附加的小叶,整个尾鳍形如矛状,故我国称其为矛尾鱼。
  关于矛尾鱼的发现还有一个曲折的故事:曾任南非东伦敦市博物馆馆长的玛丽?考特内?拉蒂迈女士的事业心很强,她经常到停泊在东伦敦港中的渔船上去采集鱼类标本。1938年12月22日上午10时半她接到“内里内”号渔船船长顾森打来的电话,说该船已靠码头,带回一批鱼,请她去采样。拉蒂迈馆长立即赶去,翻来翻去突然发现一条长约1.5米,蓝色的大鱼,鱼形奇特,她以前从未见到过这种鱼。她雇了一辆出租车将鱼带回馆内,查阅了许多参考资料,就是查不到这条“怪鱼”。由于当时天气炎热,鱼体开始变质。于是她想将鱼暂存于附近医院停尸房的冷库里,但他们厌鱼太腥,不同意寄存。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找到了当地一位剥制标本的申特先生,请他帮忙,但是申特先生对处理鱼类标本并不在行,他只是用布将鱼一包,浸在福尔马林中,未作其它处理。
  拉蒂迈馆长虽然不知道这是一条什么鱼,但她认为这条鱼一定很重要。她为鱼拍了照片,并设法与当时在格雷厄姆斯塘市罗德兹大学工作的着名鱼类学家史密斯博士取得联系。不巧,史密斯博士出门在外。时至12月26日,拉蒂迈馆长仍未接到史密斯博士的回音。当她派人来到塞特先生处检查这条鱼时,发现福尔马林没有浸透鱼体内脏,鱼体已经开始腐败,无可奈何,只能让申特先生剥下一张鱼皮,余下部分丢进了垃圾箱内。到了1939年1月3日,史密斯博士发来电报说:“最重要的是保存好鱼的头骨和鱼鳃,以便进行鉴定”,申特先生和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连忙再到垃圾堆中去找头骨和鱼鳃,但已不知去向。倒霉的事又接二连三,为鱼拍下的照片也遭毁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7-31 04:59 , Processed in 0.061193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