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2|回复: 0

[探索发现] 恐龙灭绝新说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2 14: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质疑
  恐龙灭绝是古生物历史的一大悬案,对此有种种推测,但还没有定论。最近较为流行的说法是小行星的撞击引发一场灾难,使恐龙灭绝。但这理论并不完善。因为恐龙是当时最成功的生物,既有大型的,又有小型的,既有在陆上生活的、也有在水中生活的。还有会飞的。如果是小行星撞击的灾难使其灭绝,为什么还会有许多孓遗动物 (比如龟、鳄都与恐龙同生活)?有些孓遗动物体型还不小。为什么这些动物能存留下来,家族庞大的恐龙反而灭绝呢?这些问题都难以解:释。另外,有的科学家在小行星碰撞过的地层中发现了恐龙化石,证明其又存在上百万年。无疑,这些发现使碰撞说面临新的挑战。
  二、另一条思路
  现代科学告诉我们,远古时代的空气中基本没有氧,而二氧化碳的含量很高。后来由于生物出现,通过光合作用,产生了大量的氧气,二氧化碳以煤、石油及各类碳酸盐的形式沉积下来,改变了大气环境。这种沉积是一直进行的。从侏罗纪到现在,也是如此。今天我们提到的煤,有一部分就是侏罗纪及以后年代形成的,而白垩纪形成的石灰石,也说明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沉积下来。另外,海洋中的珊瑚礁,主要由碳酸钙构成,形成时也要吸收不少二氧化碳。
  其他方面的一些研究也说明,恐龙生活的中生代二氧化碳的浓度很高。这是否与恐龙灭绝有关呢?
  众所周知,每种生物都需有合适的环境,才能正常生活。环境的变化常能导致一个物种的兴衰。当环境利于这一物种时,它就会兴旺,反之则会衰落。但在研究古生.物时我们常考虑的是温度、水等因素,多少忽略了大气成份的变化。那么,大气成份的变化会不会不影响生物的生活呢?答案是肯定的。比如,人如果处在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的环境下,就会有生命危险。有些动物甚至更敏感。
  如以此为线索,来解释恐龙的灭绝,不失为一好线索。
  恐龙生活的中生代,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较高,说明它很适应当时的大气环境。也许只有在那种大气环境中,才能很好生活。尽管此时哺乳动物开始出现,但由于大气及其它环境不利,还处在弱小地位,发展缓慢。随着时间推移,至白垩纪末,大气环境发生了巨大韵变化,二氧化碳的含量降低,氧的含量增加。此时,大气环境不利于恐龙了,这种不利可能体现在两个方面:1、恐龙的身体发生不适,在新的环境下,很容易得病且象瘟疫一样流行。2、这时钓大气环境宜于哺乳动物的生存。哺乳动物是更先进、适应性更强的竞争者。在这两种因素的作用下,最终使恐龙灭绝。而那些孓遗动物则是既很适应旧环境、又适应了新环境的物种。
  行星的撞击也许起了一定作用,但看来并非是最关键的因素。
  这一新论有两个出发点,其一是中生代的大气成份与现代不同。现代科学已能证明这一点。其二是每种生物需要合适的大气环境才能生存。现代科学也不难验证。
  三、新的线索
  在远古时代,大气中几乎没有氧气,而二氧化碳的含量很高。由于生物的出现,在光合作用下,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逐渐减少、氧的含量逐渐增加。这一过程,也许可以解释进化史中的许多现象。
  首先是寒武纪的生命大爆发。这也是进化史中的一大悬案(尽管现在在中国有了新的线索)。用大气成份变化能对作出解释么?众所周知,动物不能直接利用无机物进行光合作用,它的发生落后于植物的发生,必须发生于大气中的氧含量达到相当的程度时。因此,寒武纪的生命大爆发说明此时的大气已适合动物生长。
  其次是在地球的生命中,不断地发生着旧物种的灭绝和新物种的崛起。其中仅旧物种的大灭绝就有4次,这些新旧物种的变化是否是大气中氧含量的一种反映?就一般而言,氧含量的逐渐增高,有利于动物的捕食与反捕食的器官与功能进化,从而也可能促进了物种的新旧交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7-27 10:25 , Processed in 0.055007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