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2|回复: 0

[探索发现] “小达尔文俱乐部”地质古生物夏令营小记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2 14: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暑假期间,中国古动物馆举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小达尔文俱乐部”地质古生物夏令营。与前两期“小达尔文俱乐部”科普活动的组织方式不同,这一次,我们让充满探险揭秘色彩的地质古生物科学考察这一“旧日王谢堂前燕”,直接地“飞入寻常百姓家”。
  8月22日一大早,谢民先生等家长就带着他们的孩子们赶到了中国古动物馆。第一次参加地质古生物野外实习,大人孩子都兴奋不已;尤其是几个10岁上下的小男孩,一拿到分给他们的地质锤、放大镜、小扁铲等工具,就开始在中国古动物馆楼前的院子里这儿敲敲,那儿看看,忙个不亦乐乎。
  8点半,大家乘车起程西行。一路上,我们的特邀科学指导潘云唐教授滔滔不绝地介绍北京郊区的地质情况和相关的科学知识。望着车窗外西山脚下美丽的京郊大地,营员们不住地感叹道:“要不是参加这样的科普活动,我们哪知道这山山水水中还有那么多奇妙的科学故事呢?”
  第一站到达石景山区军庄附近的一个小煤矿。沿着一条黄土路向山上走了大约1华里,营员们来到了一孔矿井口,潘教授开始指导大家从煤矸石里打化石。不一会儿,营员们就掌握了打化石的方法,也认识了包埋在煤矸石里的各种2亿多年前的古植物的茎叶化石。这些化石中最漂亮的是一种叫做“轮叶”的蕨类植物,它们的叶片轮生成一簇,变成的化石象一朵朵黑色的菊花绽放在煤矸石里。当地的煤矿工人告诉我们,他们就把这种含有轮叶化石的煤矸石叫做“菊花石”。
  字串7
  当大家顶着中午的烈日向山下走去时,每个人的背包都变得沉甸甸了。
  下午,我们驱车转移到了房山。在周口店参观了北京猿人遗址之后,郭建崴馆长带着大家来到了附近的一块“自留地”,在这里,郭馆长年年都能发现一些生活在山顶洞人时代(大约在2万年前)的小动物的化石。这一次,营员们也没有扑空,纷纷从岩石的裂隙堆积物中挖出了一个个老鼠或是蝙蝠的牙齿、牙床及肢骨化石。发掘化石的兴奋和喜悦使营员们忘记了时间,最后,在郭馆长一遍遍地催促下,大家才恋恋不舍地结束了这一天的活动。
  随后的两天,夏令营的考察地又转移到了昌平的明十三陵附近。
  23日,我们首先来到德胜口,观察了从太古界密云群到中元古界长城系的地质剖面,观察了古水流波痕,然后考察并发掘了叠层石化石。午后,营员们来到了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科协在明十三陵的“金三角科普基地”,一面进行休整,一面参观了这里的珍贵动物繁育场,亲自喂养了梅花鹿、鸸鹋、珍珠鸡等珍稀动物。
  24日,我们继续我们的地质古生物之旅。上午,潘教授带领大家爬上老君堂附近的山坡,在让营员们一路了解到石灰岩、大理岩(由石灰岩经岩浆热力烘烤重结晶而形成的变质岩)的成因及相关的方方面面科学知识之后,将大家带到了一道京黄玉(蛇纹岩)露头跟前,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在野外发现玉石并采集标本的机会。下午,营员们又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了卧虎山。这里的雾迷山组叠层石化石非常典型,而且造型美观,大家又禁不住在已经相当沉重的背包中加入了许多标本。
  三天的地质古生物考察活动紧张而劳累,但是参加夏令营的大人和孩子们没有任何叫苦和抱怨。相反,他们一再地感谢我们,因为中国古动物馆“小达尔文俱乐部”地质古生物夏令营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走进大自然、感触大自然、理解大自然并在这个过程中增长科学知识的大课堂。活动结束即将分手时,谢民先生握着郭馆长的手一个劲儿地说: “以后再组织这样的活动请一定跟我联系,我们一定再来。”似花似叶意朦胧,似茎似根出浪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7-30 23:31 , Processed in 0.055145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