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2|回复: 0

[军事天地] 中国的军事战略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2 13:38: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的军事战略,是指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军事战略。它是中国共产党、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中,逐步产生、形成的,在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国防的实践中,发展成现代战略。
  中国共产党最早使用“战略”术语和提出战略原则,见之于毛泽东在1928年撰写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文中。前一文指出,“八月失败”的原因,在于“战略”上分兵冒进。后一文指出,“割据地区对四周围统治阶级必须采取不同的战略。在统治阶级内部发生破裂时期”,“我们的战略可以比较地冒进,用军事发展割据的地方可以比较地广大”。“若在统治阶级政权比较稳定的时期”,“则我们的战略必须是逐渐地推进的”。1928年 4月,毛泽东、朱德等提出了以“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十六字诀为核心的战略战术原则。为了战胜敌人对中央苏区的第一次“围剿”,毛泽东于 1930年 10月,提出了“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1936年 12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和抗日战争中撰写的《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战争和战略问题》等战略着作,以及在解放战争中撰写的一系列战略着作、电文中,先后提出了一系列的游击战争、正规战争的战略方针和指导原则。这些战略方针、原则奠定了中国现代战略概念和战略原则的基础。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时期内,所制定的政治纲领(政治战略)的奋斗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毛泽东制定的党的军事战略,是为实现这个总的政治目标服务的。为了实现这个总的战略目标,这一历史时期党的军事战略,从总体上(除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初期)来说,是实行进攻战略的。只是为了打破、打败强大敌人的“围剿”和战略进攻,才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而且,实施战略防御、战略退却的目的,都是为了创造有利条件,转入战略反攻和战略进攻而进行的。
  中国共产党的军事战略,为了实现政治纲领赋予的总的战略目标,依据敌我力量的变化情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先后实施了三次以改变战争形式和主要作战形式为主要内容的战略转变。第一次,是到1930年 6—8月,红军发展成正规军团并建立了红一方面军后,具备了打运动战的条件,将以前的游击战争为主,转变为正规战争为主,执行积极防御、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以运动战为主要的作战形式。红一方面军执行这一方针,夺取了第一、二、三、四次反“围剿”战役的胜利。后来,由于王明、博古推行“左”倾冒险主义,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长征,红军由 30万人减少到 3万人,丧失了90%的根据地,使中国革命遭受了极大的损失。第二次战略转变,是在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后,党中央、毛泽东依据敌强我弱力量悬殊的战略形势,把国内正规战争转变为抗日游击战争,执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以游击战为主要的作战形式,但也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这对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起了伟大的战略作用。第三次战略转变,是日本宣布投降后,为了粉碎国民党发动的大规模的战略进攻,把抗日游击战争转变为国内正规战争,执行“以歼灭国民党有生力量为主而不是以保守地方为主的正确的战略方针”,以运动战为基本的作战形式,并适时将战略防御导向战略进攻,夺取了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由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和平外交政策所决定,中国只能实行防御战略,执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中国的军事战略,是国家根本性的军事政策,在国家战略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服从和服务于中国共产党的纲领、路线和国家宪法,是党和国家进行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斗争的强力工具,是治军、卫国之道。中国当代军事战略的基本任务是,①指导中国武装力量,完成党和国家赋予的一切任务。创造和保持一个安全稳定的和平环境,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国家宪法制定的奋斗目标的实现。②指导武装力量的建设和履行其神圣的职能,巩固人民民主专政,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维护国家利益和领土、主权完整,保卫社会主义“四化”建设。③以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指导军民进行反侵略战争的准备,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侵略,维护世界和平。④加强战略侦察,警惕和恰当处理战争危机,指导军民加强临战准备,配合外交斗争,制止侵华战争的爆发,以获取最佳的战略效益。⑤一旦侵华战争爆发,指导全国军民,以新型的、全面的人民战争打击侵略之敌,适时将战略防御导向战略进攻,彻底消灭侵略之敌。在战争中力争以极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在有力条件下结束战争,恢复和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6-2 14:48 , Processed in 0.075479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