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市区的绿地急剧消失时,我们必需警觉到:我们下一代的情感空间也正在急剧地消失当中。听说李远哲高中时候也是一放学就跑到头前溪,我还知道许多新竹中学前后届的同学,也在那里渡过无数个晨昏。十八尖山原本是新竹中学的精神堡垒,幽静的溪林,是蕴育早期竹中精神不可或缺的环境。自从自由车场和瓦斯储气槽设置之后,竹中的早期精神也随之耗弱。以前,我们会抱着浪漫的想象,带着诗集、乐器,逃课到山上去享受一个人独处的心情;现在的学弟,跷了课恐怕只能去打弹子。纪德的诗句里,「先知,来自于旷野;是的!先知必来自于旷野!」人没有在大然里独处过的经验,他怎么可能听到自己心里最深刻的声音?我总以为,每一个城市都必需要有一座公园,面绩大到听不到外面的任何声音,只剩下自己心里的声音,和大自然的声音。当一个人心里忧愁、困惑、烦闷的时候,他需要有足够的空间去静静地面对、消化、反省,找寻自己因应的可能性,而不是发泄。可惜的是,都会所能提供的只是发泄的场所:咖啡厅、酒廊、餐厅、舞厅、逛街、卡拉OK,人的情绪无法在这里「舒展」,人无法因为听到自己心里的声音而释怀,他只是发泄到情绪,同时把问题积压到更深的潜意识里去,等待未来的暴发。因此,都会里的人易于焦虑,对人的冷漠与粗暴都只是意味着他们情感能力的退化与欠缺安全感。一个只能让人发泄,而无法让人舒展情绪,面对自己的城市,是「不人道」的城市!
我们或许会以为小孩子情感没有这么细腻,给他们什么环境,他们就适应什么环境。可是,小孩需要做梦的空间。最近 Sun Movies 重复在播演法国导演伊浮.罗勃特(Eve Robert)的电影「父亲的荣耀」和「妈妈的城堡」。这电影是根据一部自传性小说改编而成,诉说作者童年在法国南部普罗旺斯山区的生活。仔细去看这部电影,可以体会到荒野给了作者童年多大的想象空间,又对他的一生有过多么深远的影响。我自己试着回忆国小的记忆,记得的只有几位老师,和树林下的防空壕(冬天,把落叶铺满一身,躲在防空壕里做着无边无际的幻想)。我相信,校园里幽静的角落一定是许多人童年里深刻的记忆。如果小区小学和小区公园相结合,会不会是一个有吸引力的提议?假如不可能有一座树林,我们还是可以试着让她有尽量多的自然气息:如果校园里有花、有野鸟、有水鸟、有蝴蝶自由地飞翔、走动,学生将可以在其中得到无穷的乐趣。如果在校园中还有花圃和菜圃,随他们各班决定如何去选种、栽培,一定也有一部份小孩会乐在其中,甚至有机会培养他们共同讨论,共同付出心力,共同改善环境的习惯。
国小需不需要网络的问题,很伤脑筋。网络在未来将有很大的机会统一部份家的对外消息管道,成为下一世代必备的联络工具与信息搜集管道。因此,抗拒网络似乎是开倒车的作法。但是,网络上面的信息难以避免的,必将是消费性信息远远超过有益的信息,娱乐性远远超过教育性。因此,对网络软、硬件以及网络信息愈早熟习的人,理论上在未来社会愈有兢争力。但是,事实上从现在大学生对网络的使用上来看,超过百分之九十的上网时间是浪费在无聊的闲谈、八卦新闻、game、和影歌星信息上。不但毫无益处,反而继弹子房、电视游乐器和武侠小说之后,成为学生学习上主要的障碍。因此,学校设立网络是可以积极考虑的事。但是,最好是学校建立自己的校内网站,并慎选内容较佳的校外网站,一方面诱导学生正确挑选网站的习惯,一方面建立学生积极开发网络之利而避其弊的习惯。譬如,可以借着校内网站或小区网站,引导学生去了解他身周的环境和小区历史,以及了解小区其它小朋友的家庭,而不要毫无引导地将小朋友丢入商业文化充斥的网络世界。
不过,这一代的大学生已经出现严重的「信息过多无法吸收,人格幼稚无法自处」的现象。我们在面对网络时,必须要注意到:人格的发展是需要时间的,一旦花在信息上的时间过多,思考能力的深化将会有问题;整天在计算机前被计算机控制的信息一再刺激,可能会因而剥削了儿童自由想象的思考和情感空间。尤其在国小阶段,人格与思考雏型的建立,远比信息的获取重要。如果我们过度强调信息的供应,而忽略了孩童自主性的思考,以及个人独处或与人互动时的情感空间,我们可能会让下一代冷漠到无法领略家庭之乐,同时思考上又狭隘、薄弱到只能懂「微软思考模式」。因为在网络上抓到德国间谍而名噪一时的美国学者克里夫(网络名著「杜鹃的蛋」的作者)近年来就到处演讲,警告美国人:学童过度沈浸在网络世界的结果,将会使他们的思考与价值观为之僵化。
网络可能造成的另一个负面效应,是让不同社会阶层的小孩子过早面临不同家庭收入的心理压力。由于网络世界已经成为商业界的战场,资本主义生产逻辑中的「刺激消费」手法将无所不用其极地到处搧风点火。许多不明所以的小孩将会在欠缺诱导的情况下,开始炫耀家中所拥有的软、硬设备,而出自低收入户的小孩将面对「出发点不平等」的心理压力。此外,如果小区小学一味地强调设备上的优越性,家长无可避免地要捐款来补充学校经费的不足。如果这种捐款可以在家长间解决而不透过小孩,而且能够照顾到低收入户的需要,那是好事。但是,一味强调硬设备,而忽略教材内容与教师人格特质的话,将是一种教育上的开倒车。其实,假如我们能正确地认识到:国小教育的最积极功能在培养学童的热情,对身周人、事、物的善意,获取知识的正确态度和途径,以及面对知识的正确态度,那么国小学童的想象空间远远比信息和知识重要。有趣的是:人的想象空间在物资贫乏的状态下反而比物资丰富的状态下还容易产生,在计算机之外又比在计算机之内容易许多。这些事实,让我把国小阶段的计算机与网络教育当作「必要之恶」,能减少就减少,一点点都狂热不起来。
倒是才艺班,我个人比较希望它可以在学校的上课时间或课外活动时进行,而不是由家长带到校外的才艺班去。首先,艺术的学习经常是相当辛苦的,尤是音乐的练习为然。因此,在学校进行这类活动,学童较容易克服无聊的感觉与反复练习的折磨。另一方面,这种学习活动如果能以团体的方式进行,可以增进学童间的情谊,而降低他们的兢争。在这种兢争压力无孔不入的年代,小学生有多少令他们怀念的朋友。为了竞争而牺牲最可贵的友谊,这个社会是让人更快乐或更不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