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9|回复: 0

[百科知识] 苦心营温室的营冢鸟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2 13:28: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营冢鸟是澳大利亚的特产鸟类之一,它以“营冢”产卵、传宗接代而名扬鸟族。 营冢鸟由于种类和分布地区的差别,在筑冢形式和方法上也各有特色,其中以栖息在澳大利亚南部草原灌木丛中的眼斑营冢鸟营冢的过程最复杂,建造土冢的时间也最长。因为这个地区条件恶劣,昼夜温差很大,为了能保证卵得到一定的温度正常孵化,营冢鸟用各种树叶堆积成丘状冢,借树叶腐烂发酵产生的热量孵卵。
  每年秋天(在南半球大约是4月份),雄性眼斑营冢鸟就开始和邻居们一起动工兴建温室了。它们将四周灌木、杂草、树叶衔来,先用强趾利爪挖一个深1米、直径2.5米的大坑,夜间把找来的树枝、杂草等填进坑内,雌鸟经交配后在此产卵。 然后由雌雄鸟共同在上面堆积树枝和沙土等,盖住卵形成一个大土冢。很快,冢内植物材料堆积发酵,温度升高,卵逐渐开始孵化。但是营冢鸟卵孵化时需要较恒定的温度,而堆肥发酵产热很难做到恒温。
  为了克服这一矛盾,聪明的雄鸟就在树叶堆上打一个小洞,用翅翼下部无羽的部分贴进腐土堆或把头深深地探进去,用自己的皮肤测量温度,以便及时扒开或堆上树叶,将温度调节在孵化所需的30—34℃。雄营冢鸟从秋到冬,从春至夏,几乎要辛苦10个月左右,单是堆积大冢就要耗去四个多月时间。然而,经过9—12周的孵化期,雏鸟在土下约90厘米深处破壳而出 ,经过艰难的15—20小时才得以钻出土冢。可这些刚出来的伶俐小雏鸟却不识为它们辛勤劳作的父母,先在地面拍翅奔跑,24小时后就能飞翔,然后就离开父母独立谋生。大约一年后,它们也能像父母那样从事辛苦的营冢工作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0-19 00:59 , Processed in 0.053426 second(s), 14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