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35|回复: 2

小升初奥数知识点详解——数论问题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0 20:55: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导语】为了小升初择校,很多家长都会选择让孩子学奥数。那么家长们是否知道,小升初奥数的常考知识点有哪些呢?一起来了解下,做到有的放矢,才会取得好的效果哦。
       
          归纳起来,奥数常考的知识点也就那么几个——“数、行、形、算”。
       
          “数、行、形、算”,也就是数论,行程,图形,计算四个问题。数论难在它的抽象,这是区分尖子生和普通生的关键;行程问题复杂就在其应用,孩子在做这类题目的时候,要求的不仅是其思维,还有其表述;图形问题(几何问题)杂而难,重点要求的是面积的计算,这是中学教育的开始;计算是基础,是孩子取得高分的必要保障。
       
          对于图形问题,我们要说的就是培养孩子的形象思维,重点加强的是面积的计算。计算的技巧和方法也是在做题的总结中不断加强的,这里重点介绍一下数论问题。
       
          一、数论的地位
       
          答:在整个数学领域,数论被当之无愧的誉为“数学皇后”。翻开任何一本数学辅导书,数论的题型都占据了显著的位置。在小学各类数学竞赛和小升初考试中,我们系统研究发现,直接运用数论知识解题的题目分值大概占据整张试卷总分的30%左右,而在竞赛的决赛试题和小升初一类中学的分班测试题中,这一分值比例还将更高。
       
          二、数论学习中常见错误
       
          1、读题障碍。数论的题目叙述往往只有几句话,甚至只有一行,可就这短短的几句话,却表达了很多意思,学生如果理解不了题目意思,那么很有可能解错题。
       
          2、知识僵化。由于数论问题非常抽象,大多数学生往往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来"消化"所学的内容,导致各个知识点都似曾相识,但遇到实际题目却一筹莫展。例如,说起奇偶性都知道怎么回事,马上就开始背:"奇数+奇数=偶数……"可是在做题的时候就想不到用。
       
          3、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于数论定理的灵活运用很欠缺。提起定理都能一字不差的背下来,但是对各个概念和性质缺乏整体上的认识和把握,更不用说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内部联系了。
       
          三、数论包括哪些内容
       
          1、整除问题:
       
          (1)数的整除的特征和性质(小升初常考内容)
       
          (2)位值原理的应用(用字母和数字混合表示多位数)
       
          2、质数合数:
       
          (1)质数、合数的概念和判断(2)分解质因数(重点)
       
          3、约数倍数:
       
          (1)最大公约最小公倍数(2)约数个数决定法则(小升初常考内容)
       
          4、余数问题:
       
          (1)、带余除式的理解和运用;
       
          (2)、同余的性质和运用;
       
          (3)、中国剩余定理奇偶问题;
       
          (4)奇偶与四则运算;
       
          5、奇偶性质在实际解题过程中的应用完全平方数:
       
          (1)完全平方数的判断和性质
       
          (2)完全平方数的运用整数及分数的分解与分拆(重点、难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1806
发表于 2016-8-10 22: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孩子在学习数论部分常常会遇到哪些问题?
       
          数学课本上的数论简单,竞赛和小升初考试的数论不简单。
       
          答:有些孩子错误地认为数论的题目很简单,因为他们习惯了数学课本上的简单数论题,比如:
       
          例1:求36有多少个约数?
       
          这道题就经常在孩子们平时的作业里和单元测试里出现。可是小升初考题里则是:
       
          例2:求3600有多少个约数?
       
          很多孩子就懵了,因为“平时考试里没有出过这么大的数!”于是乎也硬着头皮用课堂上求约数的方法去求,白白浪费了大把的时间,即使最后求出结果也并不划算。
       
          这道题其实用约数个数决定法则非常好求,而且省时省力!可是我们的出题老师却振振有词道:“这道题不超纲,也符合教委的精神,因为你就是用普通数学的方法也能做出来,无非多花一些时间而已!”殊不知考试的时间何其宝贵,这道题的解法其实已经将孩子的数学水平分出了高下!
       
          数论的定理背起来简单,但真正理解和掌握却很难。
       
          数论的定理在很多好的奥数辅导书中都有概括,于是有些孩子拿起来蒙头就开始背,终于花了不少时间硬啃下来,却不食其中“滋味”,遇上数论的题目只能一条一条定理的硬套,结果很多题目还是不会做。这里的原因在于缺乏老师正确的引导,很多定理细心领会比死记更重要!孩子自身的领悟能力有限,站在老师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远!
       
          五、该如何学习数论知识?
       
          答:数论的知识点较多,在考试中占的比重较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熟记定理是必要的,除了熟记以外,更应该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动手将所有定理和公式一一推导一遍。
       
          比如:为什么能被4(或25)整除的数只需要看末尾两位是否能被4(或25)整除?原来可以分成两部分的和[ +  ] 前一部分能被100整除(当然也肯定能被4或25整除),所以只需看后两位即可。理解了这个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能被8(或125)整除的数只需要看末三位是否能被其整除即可(想一想?)
       
          这样做的益处是一方面让孩子更深刻的理解了定理和公式来源,举一反三,而不是死记硬背;另一方面当作习题来熟练解题套路,实践证明对于孩子的思维发散是很有帮助的。
       
          要想深刻掌握数论题的解题要领,还需要多做些数论的综合题。有些解题的常用套路是可以归纳总结的,比如整数表示法,枚举法,反证法,构造法等等在这里不一一叙述,需要由老师帮助引领完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1364
发表于 2016-8-10 22:33:59 | 显示全部楼层

       
                               
         
       

                                       
                                                   24 (221.29 KB, 下载次数: 29)

                                        visitor24 (5.53 KB, 下载次数: 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20 14:55 , Processed in 0.074564 second(s), 10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