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9|回复: 0

“≈”中有奥妙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0 20:4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在解题时,有时需要求近似值,常常用到“≈”,例如:青菜每千克O.92元,买49.2千克应付多少元?
  O.92×49.2=45.264≈45.26(元)
  答:应付45.26元。
  在收付现款时,通常只算到“分”,所以只要保留两位小数用“四舍五入法”舍去千分位上的4。
  但是,“≈”并不表示每次都是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值的。如:一堆煤重18.5吨,平均每次运2.5吨,一共需运多少次?
  18.5÷2.5=7.4≈8(次)
  答:一共需运8次。
  在运送货物时,最后一次所剩的货物无论是多是少,都必须运送。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使用“进一法”取近似值,即省略的十分位上即使是4或者小于4,都要向前一位进1。
  再如:一种圆珠笔2.5元钱一支,12元钱最多能买几支?
  12÷2.5=4.8≈4(支)
  答:最多能买4支。
  这里用“四舍五入法”和“进一法”都不恰当,应该将不满买一支的钱数舍去,即省略的十分位上即使是5或者大于5,都要舍去,这就是“去尾法”。
  以上取近似值的几个不同求法告诉我们:学习数学时,要重视生活经验的积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14 01:26 , Processed in 0.050370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