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71|回复: 5

2012小升初语文冲刺阶段复习资料汇总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9 17:36: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寒假归来,新的学期已经开始了,小学六年级学生也已经进入 nb.aoshu17.com (60.56 KB, 下载次数: 63)

17

162.88 KB, 下载次数: 56

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1438
发表于 2016-8-9 18: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联词复习
          【常见的几种关系】
          1、并列关系:既……又……;不是……而是……;一方面……一方面……;
          一边……一边……;那么……那么……;一会儿……一会儿……;有时……有时……
          2、因果关系:因为……所以……;既然……(那么)就……;(由于)……因此……;之所以……是因为……
          3、条件关系:(符合条件)只要……就……;只有……才……;(排除一切条件)无论(不)……都……;不管……总……
          4、转折关系:虽然……但是(可是)……;尽管……还是……;却……
          5、假设关系:(结果与假设一致)如果……就……;要是……就……;即使……也……;(结果与假设不一致)就算……也……;哪怕……也……;
          6、选择关系:不是……就是……;是……还是……;或者……或者……;要么……要么……
          7、递进关系:不但……而且……;不仅……还……;不仅(而且)……;除了……还……
          8、承接关系:首先……接着……然后……最后……;又……就……;……然后……
          9、取舍关系:与其……不如……;宁可……也不……
          修辞复习
          认识并掌握常用的修辞手法能让我们把话说得更好,说得更准确、生动、鲜明,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几种:
          1、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这样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
          2、拟人是借助想象力,把事物当作人来写。即赋予它们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
          3、排比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排成一串。这样的句子可以加强语言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4、夸张对描写的事物有意识地加以夸大或缩小,以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作者的感情,引起读者的联想,加深印象。
          5、设问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问题,再自己进行回答。即自问自答。
          6、反问将明确的意思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即只问不答,问中有答。
          句子复习
          句子是语言的基本单位,由词按照语法规则构成的,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在小学阶段,要求掌握有关的知识和技能,能把话说(写)得完整、通顺、清楚、明白,并且比较具体生动。正确使用学过的标点符号。
          1、句子的构成。
          句子是由词构成的。一个句子一般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前一部分说的是“谁”、“什么”,后一部分说的是“怎么样”“是什么”。这两个部分大多数句子都不可缺少,它们是句子的基本成分。有些句子在表示动作的词后面还有一个连带成分,表示动作对象。有些句子除了这三种成份外,还带一些附加成份。“的、地、得”常常是这些附加成分的标志。
          2、句式
          有的句子可以变换句子的形式。有的是为了突出强调某种事物;有的是根据具体语言环境的需要;有的为使所表达的语句更简洁,把两句改写成一句。另外还有几种特殊的句式:有的一个句子中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有的一个句子中两个词说法不同但表示同一对象。
          3、修饰句子
          在学过的课文中,我们要着重掌握以下几种修饰句子的方法:
          (1)比喻。俗话叫“打比方”。一种是明显地打比方。常用的比喻词有:象、好像、似、好似、若、如、如同等。另一种是暗暗地打比方,常用的比喻词有:是、成为、变为等。
          (2)夸张。运用丰富的想象,把所要描写的事物故意夸大或缩小的写法叫夸张。(3)拟人。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的方法。运用拟人的方法可以使人觉得生动、形象、亲切。
          (4) 排比。用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一些句子或词组排列起来,表达意义密切相关的内容,借以增强语气。
          (5) 对偶。对偶句结构整齐匀称,读起来琅琅上口。
          4、修改病句
          修改病句,先要找出病因,然后再着手修改。修改时,注意不要改变原句的意思。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
          (1) 成份残缺。即句子不完整。
          (2) 搭配不当。即句子的主要成份之间,附加成份和主要成份之间搭配不当。
          (3) 前后矛盾。一句话必须合乎事理不能自相矛盾。
          (4) 重复罗嗦。有些句子形容词用得过多,意思重复,甚至改变了原意。把句子多余的词语删去,句子就明白简洁了。
          (5) 不合逻辑。
          (6) 词序不对。即句子里的词语排列的先后不合适。
          (7) 形容不当。
          5、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帮助我们辨别句子的语气,分清句子结构,识别句子性质,从而正确了解句子的意思。小学阶段要会用的标点符号如下表:
          。句号:表示一句话说完之后的停顿。
          ,逗号: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
          、顿号:表示句子中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
          ;分号:表示一句话中并列的分句之间的停顿。
          :冒号:用来提示下文
          ?问号:表示一个疑问句完了之后的停顿。
          !叹号:表示一句有强烈感情的话完了之后的停顿。
          “”引号:
          (1)、引用对话或文章里一段文字。
          (2)、表示反面或否定意思的词语。
          (3)、表示特定的称谓,或需要着重指出的部分。
          《 》书名号:表示书籍、文章、报刊、文件、影片等名称。
          ——破折号:
          (1)、表示底下是解释部分或说明部分。
          (2)、表示意思的递进或转折。
          (3)、表示声音的延续。
          ……省略号:
          (1)、表示重复词语或列举的省略。
          (2)、表示说话未完或余意示尽。
          (3)、表示声音断断续续。
          6、按语气分: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
          陈述句:(1)肯定句 (2)否定句 肯定句:双重否定句
          问句:(1)反问句 (2)一般疑问句 (3)设问句
          1、陈述句和反问句互化2、“把”字句和“被”字句3、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互化4、双重否定句和肯定句互化5、扩、缩句6、比喻句和拟人句7、夸张句8、改病句9、造句10、仿句
          反问句:要有反问词,结尾要有问词。
          感叹句:要有感叹词和感叹号。
          双重否定句:要看语境。
          句子要读两遍以上再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1174
发表于 2016-8-9 19:41: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复习
          看书报能力是指能够掌握学过的常用词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比较熟练地默读课文,能背诵或复述指定的课文;能够给课文分段和层次,概括段落大意和文章的中心;能读懂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书报,理解主要内容,有初步的分析能力。
          认真阅读的习惯主要是指边读边想的习惯。查字典和运用其它工具书的习惯以及质疑问难的习惯等。
          一、划分段落层次
          段有自然段和意义段。自然段也叫小段或小节。它是作者在表达内容时,围绕一个意思说一句话或几句连贯的话,是构成篇章的最小单位。意义段又叫逻辑段,它可以由一个自然段组成,也可以由几个相关的自然段合并而成。自然段着重文字表达的需要,意义段着眼思想内容的划分。我们学习段,一是弄懂怎样把话一句一句地连起来,表示一个主要意思;二是进行思维训练,培养概括能力。自然段划分层次,就是通过对一段话的分析,看出这段在有个意思,这几个意思又是怎样一层一层有顺序地写下来的。
          自然段常见的组合方式有:
          1、顺承式。即按事情或动作的先后顺序表达。
          2、并列式。在一段话中,分别写几种事物的几个方面,它们层与层之间的关系是并列存在的。
          阅读复习1
          由于词语的多义性和使用上的灵活性(可以临时改变用法和词性),有些词离开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往往难以理解。因此,必须在复习中着重指导学生“瞻前顾后”,联系上、下文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其方法大致有:
          1、找出前后文中的有关语句——明确词义。这是指有些词义已包含在或直接出现在文章里,只要联系前后文加以明确就行了。
          2、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推敲揣摩——把握变化。有些词在实际使用时,词义有了变化。对这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分析,推敲揣摩,才能把握变化。
          3、借助前后文决定取舍——选准义项。有些词有多种义项,在文章中究竟取何种解释,就地“借助”前后文,把词义与具体的语言挂上号,要注重让学生有一个根据查字(词)典得到了多种义项,然后通过分析比较,对照文章,恰当选择的思维过程,并注重培养学生把选择的词义,放到句子中检查是否合适的学习习惯。
          理解句子的含义,主要指对句子深层意思的领会,对句子修辞方法的理解,对句子作用的分析,对作者用意的解说。主要方法有:
          1、通过注释疏导理解句意。对造成阅读障碍的词语,教师要加以必要的注释疏导,帮助学生扫除障碍。
          2、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意。关键词语,显然是在句子中起关键作用,核心作用的词语,关键与否,并不取决于是否属于生字新词,而是看其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地位。抓关键词语有“扣 词法”、“推敲法”、“删减法”等
          3、借助句法知识理解句意。有的句子比较复杂,可以指导学生先把构句间架勾勒出来,用缩句的方法去理解;有的句子用了修辞手法,要分析修饰成分,找出表达的重点;有的句子是复句,要理清逻辑联系准确体会。
          4、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一定的语句有其固定的句法意义,但一旦依附于具体的语言活动后,就产生了生动的情境意义,能够恰如其分地表达丰富的思想内容。因此,理解句意应瞻前顾后,综观上下,这既是理解句意较普遍的方法,也应看作理解句意最基本的原则。具体的说就是联系文章的中心,作者的意图,联系人物的品格,事件的意义,景物 的特点来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1174
发表于 2016-8-9 20: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复习2
          【理解段落的方法】
          复习要求:
          掌握读懂(理解)段落的方法。
          复习提示:
          一篇文章大多数都是若干段落组成的。每一段落都是围绕全文的中心思想,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读懂文章的时候。每读完一段,就了解了一层意思。一段 一段地读完全篇,领会了每一段的意思,再把每一段的意思综合起来,就领会了全文的意思。因此,我们在阅读文章时,必须读懂每一段,并理解它的意思。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学会给文章分段,掌握提炼段落大意的方法与技巧。
          1、首先谈谈分段。
          我们认为复习分段要有成效,必须在三方面着力。
          (1) 总结规律性的知识,掌握分段依据。
          从文章本身的一些规律性知识考察,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有助于学生以理性指导分段,举一反三。这些规律性知识包括显隐两个层面。
          第一,文章中出现分段的标识。比如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转换,人物的出没等;在横式结构的文章中总结句、小结句、过渡句等。这些标识是文章内部的逻辑结构在文字上的表现,可作为分段的参考。
          第二,文章段落之间的逻辑联系。这是主要的。以小学语文教材为研究对象,可以看出其基本类型有:
          ① 分合(总分)关系。这种段式的特点是由总述和分述构成的,有“总分式”、“分总式”、“总分总式”三种。
          ② 并列关系。指各段之间从不同方面对同一事物加以说明和描述形成的逻辑关系。各段之间无主次之分,但排列的先后往往有其必然性。
          ③ 顺承关系。指一般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呈现的逻辑联系。所谓“顺序”可以分为:事情本身发展的顺序,事情中时间推移的顺序,事情发生的空间位置变化的顺序。
          ④ 除了以上三种主要的常见关系外,还有“点面”、“对比”、“主次”、“因果”、“承启”、“动静”等关系。
          以上这些段落间的逻辑联系,是段落划分的内在依据。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应逐步渗透并让学生把握这方面的规律性知识,应当看作分段教学中的治本之举。在复习中,要在阅读具体文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这方面的规律性知识,使之达到温故知新,完善自身知识结构的目的。
          (2) 掌握可行性的方法,学会分段和归纳段意的技巧。
          在分段方法中,最重要的就是整体分割法。所谓整体分割,就是在大致概括全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利用文章结构的规律性知识,研究一下段落之间的逻辑联系,从而把全文分成几个阶段或几个方面。
          此外,分段方法还有“重点突破”和“相邻合并”两种。重点突破就是先看课文重点写什么,找出重点段的起讫点,然后再照顾其前后写什么,可分几段,前面谈到的点面关系、主次关系等可以用这种方法;相邻合并,就是在概括自然段段意的基础上,把描写说明同一方面的邻近的自然段归并成结构段,顺承等关系的文章 可以用这种方法分段。
          分段复习还应包括概括段意的方法的复习。分段与概括段落大意,前者是由整体到部分的分析,后者则是由部分到整体的归纳,可以看作是一个理解课文的过程。从语言表达的训练看,概括段意的方法有:
          ① 组合法。即先概括结构段所属各自然段或各层的主要内容,然后将它们加以组合,归纳成结构段的段意。
          ② 扩展法。找出文中的中心句,加以必要的扩展,形成段意。
          ③ 摘句法。直接从这段中找出一个句子作为段意,这句子往往是总起句、关键句、警句、结束句等,一般说,从段首摘总起句,从段中摘关键句、警句,从段末摘结束句。
          ④ 连串法。划出这段中的重点词语自己加上几个词,把它连起来成为一句话。在此基础上,再练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在复习归纳段意的过程中重要在于思维训练,真正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和掌握概括段意的要求和步骤。
          2、概括段意的要求:
          (1) 要从内容角度概括,而不要从思想角度概括。即不能写成这一段说明了什么。
          (2) 不要写成提纲式。如“原因、经过、结果”。
          (3) 应该是完整的陈述句,不能是词组或疑问句。
          3、概括段意的步骤:
          (1) 初读全文,了解主要内容和写作思路。
          (2) 细读各段,对自然段进行分析和比较,找出与中心有关的内容,运用归纳段意的方法归纳段意。
          (3) 再读全文,整体思考,进行修改使之准确、通顺。
          教给学生的思维方法:
          ① 取舍法。即学生抓住主要的,舍弃次要的归纳段意。
          ② 归并法。指低一级的概念归并成高一级的概念,形成逻辑意义上的归纳。
          4、施以灵活性的处理,促进学生阅读的个性发展。
          即使如上所说都有所重视,还不等于就能成功地掌握分段、概括段意的方法。复习中要注意因文而异,因人而异,灵活处理,以求实效。具体说来就需要:
          (1) 因文而异,调用学生平时的积累。
          文章结构各种各样,学生的认识也各不相同。所以在复习中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分段、归纳段意,并说出自己的思考,然后交流,从而发现文中出现的显性分段的标识及段意表述,能探索段落之间的联系,灵活运用有关规律性知识和方法。
          (2) 因人而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每个学生有自己的理解方式和表述方式。我们认为,只要恰如其分、言之有理,就应该肯定,千万不要过分以标准答案来框死学生。例如:学生能抓住课题,运用联想、假设、推理的方法探求文章的思路。只要基本上做到思维过程与文章思路相合拍,就应该肯定,不必苛求“到位”,要允许学生在推测到具体分段中经历一 个由误到正,由模糊到清晰的思维过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1438
发表于 2016-8-9 21:38: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复习3
          知道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指什么,能通过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及重点部分,通过抓文章中的关键词句,通过分析题目等途径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用准确、简洁的语句进行个性化的表述。
          文章的思想感情是指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具体说是作者想通过文章的主要内容赞扬什么,批评什么,反对什么,抒发什么感情,说明什么道理等等。如果我们体会出文章的思想感情,就能对文章理解得更深刻。
          1、指点迷津,引导体会。与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相联系是思想感情表现的基本形态。在复习中,要自觉地随机地揭示、总结这方面的写作规律,使学生了解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与文章体裁、类别、表现形态的联系,显然有助于学生在复习训练中明确方向。应该让学生了解:写人或记事的文章一般都是人的思想、品质、精神或事的情理;写景状物的文章一般都是表达一种情感;寓言、童话一般都是说明一个道理等等。应该让学生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表现的基本形态,比如,写景状物的游记,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纵式,所谓“移步换形”,
          2、明确要求,强调深入思考。在引导学生体会思想感情的教学中存在着相当普通的“浅尝辄止”、“生搬硬套”的现象。所谓“浅尝辄止”,就是找出“有关词句了事,而不能真正入乎其内。”其实以记叙性文章说,思想和倾向大多渗透和体现在文章的整体中,作者有时点化,甚至直接评说,只是为了加强所描述事实的说服力而已。通常所说的“寓 论断于叙事”、“寓观点于事实”、“寓想象于形象”、“寓感情于画面”,正是记叙文表达感情的特点,所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是阅读过程中的一环,复习中更应当在感知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进行,应该是理解的深刻性与概括的精辟性的综合体现。所谓“生搬硬套”,就是“公式化”,用几个现成的词语、句子作“筐”去“套”、去“装”。因此,在复习中有必要强调深入思考,使体会归纳真正“到 位”。
          3、总结方法,强调运用。复习中总结具体方法,对于学生举一反三,形成能力很有好处。但是在运用中鼓励学生试用多种方法体会,拓宽他们思考的天地,激活他们的思维,使他们相互形成补充,在总体上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主要有:
          (1) 通过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部分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 抓住重点词句概括中心思想。在有些文章中往往由重点词句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我们把这些句子叫做中心句。还有一些文章中的重点词句蕴涵着文章的中心,只要分析、理解这些句子的深刻含义,也就把握了文章的中心。学生只要在阅读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对这些重点词句适当作些补充、修改就能顺利地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这些重点词句常常出现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或过渡段中。还有一些关键词句常常在文章中抒情或议论的部分。
          (3) 通过分析题目概括中心思想。我们常说文章的题目是“文眼”,而眼睛又是心灵的窗户,那么我们分析题目就能把握文章的灵魂——中心。
          阅读复习4
          每篇文章都有自己的写作特点,阅读一篇文章,除理解主要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外,还要领悟是怎样表达的,这样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写作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根据小学语文教材,复习中可着重引导学生在结构等方面去领会顺序及表达的方法。
          1、了解文章的基本表达顺序。好的文章,表达顺序的安排,有利于表现文章的内容,有利于表达思想感情。常见的表达顺序有:
          2、从记叙文叙述角度看有:顺序、倒叙、插叙、补叙、分叙。顺序是指按照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叙述,也就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叙述。
          3、倒叙,是把事情的结果或事情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写,然后再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
          4、插叙,是在叙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插入一段有关的事情。
          5、补叙,是对叙述的任务、事件、情节等做简短的补充说明,。
          好的文章,开头应该是开门见山,使读者立即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者是点明题目或中心,使读者印象深刻,了解中心;或者是写出与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的事物,引起读者的兴趣。
          写文章不仅要有好的开头,还要有好的结尾,这样的结构才完整,才能增强文章的感受力。好的文章结尾,要么总结全文,要么点明题目,要么点明中心,要么照应开头,要么写与中心密切相关的事物或议论,吸引读者的兴趣。从结构上分析文章的表达方法,不仅要看开头是否新颖、巧妙、有趣,还要看结尾是否有艺术 性。
          过渡是文章的层次与层次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表示连接的方式。文章常用过渡句式过渡段来过渡。过渡好,文章各层次之间就衔接自然而紧密。
          在复习中要利用六年级学过的课文,回忆整理以上表述方法,并通过复习阅读训练真正掌握,同时注重读写结合,在读中学组织材料,即谋篇布局,在写中运用 读中学到的表现方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1174
发表于 2016-8-9 22:41:46 | 显示全部楼层

       
                               
          作文复习
          作文是字、词、句、段等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在小学阶段要求会写简短的记叙文。做到思想健康,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语句通顺,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学过的标点符号。会写常用的应用文:留言条、请假条、板报稿、日记、书信、通知及简单的读书笔记和会议记录等。要写好一篇作文必须解决好以下 几个方面。
          一、审清题意。即要看懂题目的意思和要求
          第一,必须弄清题目要写的对象。
          第二,必须弄清题目要写的范围。
          二、认真选材
          选用哪些材料来表达中心,这就是选择题材,选材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要围绕中心选择材料,与中心有关的就选取,与中心无关的就不采用。
          第二,要选择熟悉的有意义的材料,使别人读了能受教育或有收获。
          第三,题材要力求新颖,吸引人,避免一个模式。但也不能为“奇巧“凭空编造。
       
        2012宁波小升初语文百科知识大整合
        2012宁波小升初语文必备知识点汇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7-14 21:46 , Processed in 0.069995 second(s), 10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