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案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9—40页例1、例2,“做一做”及练习七的第1题。
二、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减法中的简便算法。
2、能力目标:使学生能根据简便方法正确灵活的进行计算。
3、思想教育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算理和根据简便方法灵活计算。
四、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口算。(投影出示)
112+59= 123-39= 203+99= 128-99=
2、口算。
第一组:78-16-14= 80-18-12= 95-25-15=
第二组:78-(16+14)= 80-(18+12)= 95-(25+15)=
教师:通过口算这两组题你有什么体会?(学生:第二组的题口算起来比较简便)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加、减法的简便算法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1。(投影出示)
例1:一本书一共234页,李叔叔昨天看到第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还剩多少页没看?
教师:请同学们用两种方法独立解答,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投影出示学生的解题:
234-66-34 234-66-34 234-66-34
=168-34 =234-(66+34) =234-34-66
=134(页) =234-100 =200-66
=134(页) =134(页)
答:还剩134页没看。
学生说一说解答的理由。
引导观察:这几种解答方法哪个更简便些?为什么?(学生回答)
2、练习。
出示:528-53-47
观察:这道题里的数目有什么特点?
小组讨论:怎样计算比较简便,为什么?
汇报交流:因为53与47的和是整百数,从528里面减去整百数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独立解答,投影出示: 528-53-47
=528-(53+47)
=528-100
=428
小结:刚才我们对减法中的一些简便算法进行了学习,同学们掌握的很好,在计算一些从被减数以此减去几个减数时,要先认真观察几个减数的和是否是整十、整百或整千数。如果是整十、整百、整千数,就可以用从被减数里减去这几个减数和的方法进行简算。
(三)教学例2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看图说出已知的信息与提出的问题。
在提出的问题中,重点让学生说说“总价在100元左右”是什么意思。
明确:只要接近100,比100多,比100少都可以。而且没有要求“最接近”。
学生小组展开讨论,汇报结果:
方法一:每三本价钱相加
① 56+31+24=80+31=111(元)
② 56+31+19=56+50=106(元)
③ 56+19+24=80+19=99(元)
④ 31+19+24=50+24=74(元)
方法二:先算四本总价,再减一本价钱
56+31+19+24=50+80=130(元)
① 130-19=111(元)
② 130-24=106(元)
③ 130-31=99(元)
④ 130-56=74(元)
2、第二个问题
学生在交流解决第一个问题后讨论第二个问题。
汇报:(学生容易想到以下两种算法)
100-48-47 100-(48+47)
教师也可出示两张50元钞票加以启发:如果付出的100元是两张50元的,买48元、47元的两本书,可以怎样口算比较简便。(学生回答)
(四)巩固练习
1、第39页“做一做”的第1题后两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做一做”的第2题,学生读题后说说他的理解,再列式解答。
3、练习七的第1题,学生独立填写,集体订正。让学生熟悉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减去这两个数的和这一规律。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在解决具体问题时要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进行解答。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