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教案——《解决问题(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独立解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和独立分析及思考的能力。
2通过交流与反馈,培养学生的协作与交流,判断的能力。
3在反馈交流、思考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
教学设想
学生活动
备注
一教学引入
1出示例题1:A,B,C三个家庭公有图书960本,,B家的书比A家的2倍少5本,C家的书比A家多25本。三家各有图书多少本?
2方法与要求:(1)指名同学读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思考,并解题。
(3)教师巡视并指导。
二反馈、交流、分析,解决问题
(一)交流与思考:出示部分同学的解题过程:
方法一:
例如:假设A=150(本),B=150×2-5
=295(本),C=150+25=175(本)
那么总本书是620本。这种方法对吗?
1用列表归纳有几种假设:
A的本数
B的本熟
C的本数
总的本数
判断
150
295
175
620
×
200
395
225
820
×
240
475
265
980
×
问:通过观察与比较你可发现总本数与各家的本数之间的关系吗?
2学生思考交流得出:(1)总本数少了,各家的本数要增多。(2)总本数多了,各家的本数要减少。
使得各条件符合:(1)A+B+C=960
(2)2A-5=B
A+25=C
方法二:
(1)因为A,B,C三个家庭公有图书960本,所以A+B+C=960,
(2)又因为B家的书比A家的2倍少5本,C家的书比A家多25本,所以2A-5=B,A+25=C
(3)利用前两个条件组合代入:
A+2A-5+A+25=960
得出A=235,B=465,C=260
3小结:交流比较以上两种方法的异同,得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出示例题2:甲、乙两种管子共25根。接起来刚好铺完下水道(接头处长度忽略不计)。已知甲种管长5米,乙种管长8米,下水道的长度为155米。每种管子各用了多少根?
1学生独立读题、思考并解题。
2全班交流,反馈理清条件与思路。
3交流:A+B=25
5A+8B=155
解题:甲管为15根,乙管为10根。
三巩固练习:
1书本102页练习与应用1:
2书本103页练习与应用2:
1读题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思考并解题。
1学生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与过程。
2学生观察并思考,判断解题方法的可行?
1学生例举几种假设。
2观察思考各数量间的关系。
1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并反馈。
学生交流,反馈。
1学生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得出策略与思路。
1学生独立思考解题。
2交流反馈。
学生独立练习。
交流反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