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16 11:47:49

《蚕姑娘》教学设计三(3)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6、7自然段,进一步了解蚕的整个生长过程。
  2、朗读课文。
  3、知道“穿、新、嫩、瘦、吞”等词的反义词。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穿--()新--()嫩--()
  瘦--()黑--()晴--()
  2、我们知道蚕姑娘在蚕床上经过四次睡眠,身体渐渐发亮,那么睡了四次的蚕姑娘还会发生些什么变化呢?
  二、学习第6段
  1、看课件后读课文,思考:蚕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2、重点理解“蚕山”,“盖间新房”。
  ⑴、看课件理解“蚕山”。
  ⑵、在课件的画面中找找,哪些是蚕姑娘盖的新房?蚕姑娘的新房是用什么盖的?“盖间新房”究竟是指什么?
  3、指导朗读,重点读好“成了、成了”。
  三、学习第7段。
  1、字句:茧子里头的蚕姑娘,一声也不响,过了好几天,茧子开了窗。
  “开了窗”是什么意思?“天窗”在哪儿?
  2、看图:说说蛾姑娘在干什么?(产卵)告诉学生:蛾姑娘把卵产在蚕纸上,产完卵就死去了。
  3、指导朗读,“变了、变了”作重点指导。
  四、朗读全文。[总结全文]
  1、说说蚕的生长过程。
  2、总结:蚕儿是个宝,蚕结的茧,可以缫丝,织绸。我国栽桑养蚕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早在两千年以前,我国的丝绸就已卖到国外,丝绸是我国的骄傲。
  3、完成课后作业题。
  板书:12、蚕姑娘ABAC
  卵又黑又小
  又白又胖
  蚕蛾又黄又瘦
  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蚕姑娘》教学设计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