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小升初衔接人教版初一语文:16.化石吟
在宁波小升初衔接中,初一知识点的预习成了小升初孩子在暑假中的主要事情了。下面是宁波奥数网小编整理的人教版初一语文课本知识点,大家可以参考下。16.化石吟
最早的鱼儿怎么没下巴?
最早的鸟儿怎么嘴长牙?
最早登陆的鱼儿怎么没有腿?
最早的树儿怎么不开花?
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
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
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
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
描绘出一幅幅生物进化的图画;
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
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
肉体虽早已腐朽化为乌有,
生之灵火却悄然潜行在地下,
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
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
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
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
海枯,石烂,日转,星移……
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
复原的恐龙、猛犸仿佛在引颈长吼,
重现的远古林木多么葱茏、幽雅,
啊,你令人叹服的大自然,
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
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
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
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
你讲的故事多么令人神往、惊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奇幻、葱茏、幽雅、叹服、海枯石烂、日转星移”等词语。
2.了解化石展现的亿万年前奇幻的生物世界。
能力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和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
2.学习快速默读、筛选、概括要点的阅读方法。
德育目标:培养对生物进化的兴趣和爱科学爱文学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节奏韵律之美。
三、教学难点:联系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激活联想想像思维,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四、教学方法:1.朗读法。2.联想想像法。3.讨论点拨法。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每当走进自然博物馆,面对复原的古生物时,思绪总会把我们带进曾留下生命痕迹的远古洪荒。冰冷的化石却是昨日生命信息的演绎,叙说着亿万年前那奇幻的神话。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化石吟》。
二、解题
《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科学诗是以诗的形式写科学内容,全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吟”是古诗中的一种体式,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上比较自由活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可以不拘一格。这里是赞颂的意思。
三、畅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轻声朗读,勾画并疏解字词,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2.教师感情饱满地范读全诗,学生感受其中对自然高妙的赞叹和节奏韵律之美。
3.学生自由诵读,结合生物学知识理解诗歌内容。
思考:(1)化石作为地球上曾经有过的生命之躯的证据,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思。诗人是怎样打开读者思维闸门的?
(2)体会第3节中“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在行文中的作用。
(3)摘录出诗中4、6两节的比喻句各一例。
(4)第3节中的“你”具体指代什么?能否改成“他”,为什么?
(5)化石重视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什么话?
(6)全诗七节的思路层次是怎样安排的,请简要概括。
4.学生集体诵读全诗,读出对自然高妙的赞叹。
四、探究研讨
1.指名学生诵读第1节,思考:诗歌以四个问句开篇却并未作答,但已暗含了生物进化的历程,诗行中提到的几个“最早的”“生物依次指什么?请结合你所搜集到的生物学知识,谈谈有关生物进化的话题。
明确:依次指无颌鱼类、鸟类的祖先,两栖类的祖先和被子植物。
2.诗的第二节和最后一节构成什么关系,这样安排结构有什么特点。
提示:“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照应“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照应“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这两节的后两句也互相照应。可以说,第7节是对第2节的回答。
3.“复原的恐龙、猛犸仿佛在引颈长吼”诗句会引发你作何感想,请就你搜集到的资料给大家讲讲有关恐龙和猛犸的情况。
4.化石的故事令人神往、惊讶,阅读全诗请选择一种化石,合理想像,写一段故事,体裁不限。
五、课堂小结
编辑推荐:
2012宁波重点中学小升初招生信息时间表
2012年宁波小升初语文古诗词文言文衔接
宁波小升初衔接语文学习的转变和建议
宁波小升初暑期衔接班家长报班切勿盲目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