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0|回复: 0

[探索发现] 敦煌遗书之谜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2 14:25: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那反弹琵琶的飞天,那庄严肃穆的菩萨,那奇形怪状的罗汉……所有这些佛教人物的精华,都汇聚在了敦煌。而在敦煌,最璀璨的一颗明珠是“敦煌遗书”。作为中国汉唐时期中原与中亚、南亚以及西方交通的重要通道的敦煌是着名的“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东西方文化交通的会合点。随着商路的开通,一批批的宗教信徒,一批批的宗教经典纷纷云集在敦煌,那里曾是一个繁荣的宗教圣地。宋代以后,由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和发达,曾经十分辉煌的敦煌逐渐为人所忘却。王道士发现的这些所谓古董就是“敦煌之书”或“敦煌遗书”,其内容包括佛教、道教、景教、摩尼教等宗教文献,有官私文书,有儒学经典,还有藏文经卷等, 以及现已成为“死文字”的多种文字写本,是5~11 世纪敦煌繁荣的历史见证。如此丰富的文书是何时被封上的?又是因何原因被封的?这个问题从藏经洞被发现至今,一直是一个谜。
  废弃说和避难说
  有人持“废弃说”,认为洞中的文字是被敦煌各寺院集中在一起的废弃物;还有人持 “避难说”,认为洞中的文书是因为避免战乱而有目的地藏起来的。主张“废弃说”的代表人物是斯坦因。他是第一个来掠取这批宝物的外国人。他对其中的物品进行研究, 发现这些写本和绢画及佛教法器等,都是宗教用品,但都是当时敦煌各寺院中的废弃物,因为具有神圣性,是不可随意毁弃的,于是,宗教人士就把这些没多大用处的东西集中在一起,保存起来。同时,根据所见到的写本和绢画上的所题写的时间最晚是11 世纪初,斯坦因断定这个藏经洞封闭于11 世纪初。主张“避难说”的代表是法国人伯希和。他是一位汉学家。他认为这些文物是为了避免当时的战乱而被封起来的。在唐代“安史之乱”期间,驻扎在敦煌的军队被调入内地平定叛乱定。生活在青藏高原的吐蕃乘机占领了敦煌。唐宣宗时,敦煌一带的人民举行起义,摆脱了吐蕃的控制。此后,敦煌又一度被沙州回鹘占领。 1 0 3 6 年,党项攻占敦煌,随后又被沙州回鹘赶走。 1068 年敦煌又被党项建立的西夏占领了。伯希和认为在第一次党项攻打敦煌时,为避免兵灾,当时僧人匆忙将这些东西堆入洞中,封了起来。所以藏经洞中的藏品没有西夏文书,而且藏品的堆放也没有一定的顺序和分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7-20 04:05 , Processed in 0.061124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