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1|回复: 0

[探索发现] 荆楚先民来自何方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2 14:24: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古代,在淮河、长江和珠江的中下游地区,建立了长达800多年的疆域广大的楚国,创造了灿烂的楚文化。由于古代部族迁徙频繁,不同民族间经常互相错杂,因此,关于荆楚先民的来源,说法不一,各有根据,难有定论,使人感到困惑。
  “东来”说
  以郭沫若为代表的学者提出“ 东来说”。郭沫若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中提出此说,并在《青铜器铭文研究》、《中国史稿》第一册等论着中做了进一步的论述。胡厚宣在《楚族源于东方考》中指出,楚族是来自东方鲁地的民族。后来随着周族民族的东扩及黄河流域气候的变化,东方民族大多南迁。而其中的楚民族势力最强,以后便发展到江汉流域。他还对楚先祖高阳氏的出生地空桑山和墓葬地帝丘做了详细考证,认为空桑山在山东曲阜附近,帝丘在河南濮阳,因出生地、葬地均在东方,故称为“东夷族”。郭沫若也说,淮夷即楚人,楚人的先祖居淮水下游,其后部族为周人所逼,开始南下至长江地区,又为江水所阻,只得西上至今湖北地区。
  “西来”说
  以翦伯赞为代表的学者,则主张楚民族“西来”说,认为楚民族与夏、周同族,属于戎夏集团。姜亮夫在《楚辞今译讲录》中提出,高阳氏来自西方的新疆、青海、甘肃一带,即是来自昆仑山的民族。岑仲勉的《楚为东方民族辨》则认为,楚人的先祖颛顼、重黎、祝融等都是西方之人。楚王名“熊”,与古代流传于中亚拜火教经文中的“君主”、“首领”读音相同。楚官“墓敖”是古伊朗文、古波斯文中的“火教士”。这样说来,楚人应该是来自西亚的拜火教的米地亚人。
  华夏与土着融合说
  范文澜等人则认为,根据古代文献典籍《史记》、《楚辞》等记载,楚人先祖祝融氏是古代高阳颛顼部落的后裔。“祝融八姓”的封国皆在中原一带。他们原是夏王朝的同盟部落。夏之后,东方商族兴起的“祝融八姓”相继为商所灭。祝融氏的一支部落被迫南迁到江汉流域,与当地的土着居民相结合,形成楚民族,通常称为“荆楚”或“荆蛮”、 “楚蛮”、“蛮荆”等。考古发现也表明,江汉流域的北部与长江流域原始文化有联系,内有仰韶文化的因素,彩陶风格也近似半坡阶段。这说明南北文化的交流自古以来就一直进行着。此外,还有“北来华夏说”,“苗蛮即土着说”等。看来,这个楚先民起源何方的争论仍在进行中,以后将会有新的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7-21 06:33 , Processed in 0.055879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