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38|回复: 0

谁在为教育改革设绊?家长急功近利成最大阻力?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9 11:32: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谁在为教育改革设绊?家长急功近利成最大阻力?
    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日前完成的"中国中小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现状与期望调查"显示,在我国有近6成的父母希望孩子读到博士学位。而吴京今年春天在华盛顿邮报上看到一组美国的数据却表明,美国没有顺利毕业的高中生占到32%,剩下的68%里面有40%去读大学,其中又有28%没读完,美国的家长却没有着急。
    中国人历来重视教育,我们的家长也素来最疼爱孩子,大多数家长为了孩子的学业焦头烂额。而实际上,这样的做法却被很多教育界人士认为是好心干坏事。
    俞正平认为,我们的一些家长急功近利,过分看重分数,因而成了教改过程中最大的阻力。
    他说:“现在已经不是课程怎么改的问题了。在教育改革的道路上,最应该接受新观念的是家长。”他认为有一些家长,认为自己交了钱,老师就是“服务员”,因此非常不尊重老师,甚至粗暴干涉学校的正常教学。
    而在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副局长周常生看来,现在很多地方都在搞的家长评议制度,是让学校在改革问题上畏首畏尾,放不开手脚。因此谈到教育改革,一方面要理解家长,另一方面又必须去影响家长的观念。
    吴京则认为,教育改革受阻的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对教育过于单一的理解,在今天这样一个多元的社会里,我们依然固执地认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他认为,中国人深层次里有官本位意识,热衷于当官。“就连在大学里面,我们的老师也经常在想着当系主任。”在吴京看来,更高更好的学历意味着更多的升迁机会,所以大家都愿意上好大学。在这样的观念下,教改受阻就很正常了。
    教育改革全然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教育界的人士也都认为,教改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如何行之有效确实值得深入研究。
    “教育改革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关键是价值观念的改革。因此现在进行教改不一定要做成功,而在于观念上的冲击,只要能让人的观念受到影响,整个过程就是成功的。”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局长方毅这样认为。
    吴京认为:“教育改革根本上是一场社会改革,应当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教改的浪潮。而教改过程中必须两头松绑,无论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都应该松松绑。一方面政府主要领导要重视起来,另一方面要让老师在教改中有充分的舞台和空间。”
    在借鉴他人模式的问题上,吴京说:“有些人常常说要向美国学习教育改革。美国人既然要改革,就说明他的体制也存在问题,因此要学就不要学人家现成的,有本事去问问美国人最终要改成什么样的。”
    而俞正平则认为:“教育改革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像经济改革一样,将教育放开到一个有平等国际竞争的平台上。”
    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日前完成的"中国中小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现状与期望调查"显示,在我国有近6成的父母希望孩子读到博士学位。而吴京今年春天在华盛顿邮报上看到一组美国的数据却表明,美国没有顺利毕业的高中生占到32%,剩下的68%里面有40%去读大学,其中又有28%没读完,美国的家长却没有着急。
    中国人历来重视教育,我们的家长也素来最疼爱孩子,大多数家长为了孩子的学业焦头烂额。而实际上,这样的做法却被很多教育界人士认为是好心干坏事。
    俞正平认为,我们的一些家长急功近利,过分看重分数,因而成了教改过程中最大的阻力。
    他说:“现在已经不是课程怎么改的问题了。在教育改革的道路上,最应该接受新观念的是家长。”他认为有一些家长,认为自己交了钱,老师就是“服务员”,因此非常不尊重老师,甚至粗暴干涉学校的正常教学。
    而在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副局长周常生看来,现在很多地方都在搞的家长评议制度,是让学校在改革问题上畏首畏尾,放不开手脚。因此谈到教育改革,一方面要理解家长,另一方面又必须去影响家长的观念。
    吴京则认为,教育改革受阻的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对教育过于单一的理解,在今天这样一个多元的社会里,我们依然固执地认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他认为,中国人深层次里有官本位意识,热衷于当官。“就连在大学里面,我们的老师也经常在想着当系主任。”在吴京看来,更高更好的学历意味着更多的升迁机会,所以大家都愿意上好大学。在这样的观念下,教改受阻就很正常了。
    教育改革全然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教育界的人士也都认为,教改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如何行之有效确实值得深入研究。
    “教育改革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关键是价值观念的改革。因此现在进行教改不一定要做成功,而在于观念上的冲击,只要能让人的观念受到影响,整个过程就是成功的。”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局长方毅这样认为。
    吴京认为:“教育改革根本上是一场社会改革,应当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教改的浪潮。而教改过程中必须两头松绑,无论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都应该松松绑。一方面政府主要领导要重视起来,另一方面要让老师在教改中有充分的舞台和空间。”
    在借鉴他人模式的问题上,吴京说:“有些人常常说要向美国学习教育改革。美国人既然要改革,就说明他的体制也存在问题,因此要学就不要学人家现成的,有本事去问问美国人最终要改成什么样的。”
    而俞正平则认为:“教育改革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像经济改革一样,将教育放开到一个有平等国际竞争的平台上。”

齐鲁晚报:专家,请不要误导教育改革
作者:伏南
    说学生家长是教育改革的最大阻力,是荒唐和不负责任的。
    据10月31日新华社报道,在日前召开的第三届中国杭州国际教育创新大会上,多位教育官员和专家认为,教育改革难以继续下去的原因在学生家长身上,有专家更是直截了当地说:“我们的一些家长成了教改的最大阻力。”
    “教改的最大阻力是家长”,专家们的这一观点笔者难以苟同。虽然我们身边确实有不少家长如专家们所说的,过分看重分数,急功近利,如逼着孩子上补习班、花重金给孩子择校,不管孩子资质如何非得让孩子上大学,等等。但是,因此就说“家长是教改的最大阻力”,无疑是不负责任的。
    笔者认为,目前教改遇到的最大阻力,一是“教育不公”,二是应试教育大行其道。
由于公共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教育质量差别很大,望子成龙的父母不得不给孩子选择一所好学校;同时,国家虽然一直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由于高考、用人制度等原因,应试教育依然盛行,不逼着孩子学习,孩子将来很可能就没出路。因此,这才是教改的最大阻力。不知为什么,在此次会议上,专家们没有提及这两个问题。
    有专家说:“在我们中国人看来,似乎只有从小就进好小学、好初中、好高中,再到好大学,然后才能找个好工作,有好的生活。”这位专家似乎不知道,如果我们的公立学校没有重点、非重点之分,所有的学校都很好,家长们就不会择校;如果孩子不上大学也能找到足以维持生计的工作,家长们恐怕也不用逼着孩子拼命学习了。
    会上,杭州市教育局高中处负责人举了一个例子:杭州市17岁的女高中生丁舒珊发现了一颗人类前所未知的近地小行星(FMO),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二个FMO女性发现者。当她在电脑前急切等待美国专家的确认信息时,父母却将电脑关掉了。这位负责人说,丁舒珊的父母担心的是女儿沉湎于天文爱好而影响日后的高考。但笔者很理解这名学生的父母,这是因为,如果她的父母不像有些专家说的“过分考虑分数”,丁舒珊就难以考上一所好学校,单凭对天文的爱好和发现并不能保证她找到一个好工作。可见,有问题的是我们的人才选拔体制,而不是丁舒珊的父母。
    总之,学生家长不但不是“教改路上的绊脚石”和“最大阻力”,反而正是一些教育问题的受害者。一些专家的说法不但荒唐,而且很可能对国家制定科学、正确的教改方案产生误导,是不负责任的。
江南时报:家长急功近利是教改的阻力吗?
    在日前召开的第三届中国杭州国际教育创新大会上,有些教育专家称:我们的一些家长急功近利,过分看重分数,因而成了教改过程中最大的阻力(据10月31日新华社报道)。
    我认为专家们在剖析原因时只看到了表象,却忽视了本质,是对教育不成功原因的歪曲与误读。
    表面上,家长是教育改革的“最大阻力”,其具体表现多多,如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为孩子设计“未来路线”。不管孩子的天赋与资质,“千军万马”一起挤高考这座“独木桥”,似乎孩子上学就是为了考学、上清华、北大等名牌院校。
    仅凭这些表现,能说明我国教育改革的最大阻力是家长吗?我看不是!依笔者愚见,导致教育改革不成功的阻力应该是:首先是高考这根“指挥棒”没有变;二是学校的应试教育模式没有变;三是用人单位畸形的用人观没有变。
    教育改革最基本的内容是: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改变,搞素质教育,就是搞适应学生个性特点、以学生素质发展为核心的教育。但是,评价学生素质高低却遭遇了高考这个无法逾越的“瓶颈”,我们当前整个社会倡导素质教育,但到高考这个人生重要关口时,却没有建立一套完善、标准、科学的素质评价体系,沿袭的仍然是应试教育的产物――高考,谁能进入大学进一步深造,还是凭借那几张薄薄的考卷。你说,家长能不重视分数吗?
    再说学校,现在学校也把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响,实质呢?却出现了教育“两张皮”现象:对外喊的是素质教育,行的却是应试教育。你看看,学校评价老师看什么?看学生的成绩,和排名!今年全国高考成绩公布时,山西榆社县因为全县高考大面积滑坡,结果该县滑坡学校校领导班子实行全员停职待岗,县委、县政府公开在电视台向全县人民公开道歉。
    更不必再说用人单位的用人观。教育专家认为家长是当今教育改革的最大阻力,那纯粹是扯淡!  

沈阳今报:教育改革的最大阻力是家长?
伏南
    日前召开的第三届中国杭州国际教育创新大会上,对于“究竟谁是教改路上的绊脚石”这个问题,台湾教育改革的领军人物吴京、杭州市的几位教育官员基本上都认为问题出在学生家长身上,而一位投资民办教育的民营企业副总更称:“我们的一些家长急功近利,过分看重分数,因而成了教改过程中最大的阻力。”(10月31日新华网)
    笔者注意到,这篇报道没有提到教育不公、高考制度弊端这两个因素。众所周知,我国目前教育体制的首要弊端是“不均衡教育”,也就是因公共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导致的教育不公;我国教育方法上存在的最突出问题是一切为应试服务,使许多学生走上“高分低能”之路,其他问题都是从这两个问题引申出来的。
    杭州市17岁的女高中生丁舒珊发现了一颗人类前所未知的近地小行星(FMO),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二个FMO女性发现者。当时她在电脑前急切等待美国专家的确认信息时,父母却将电脑关掉了。丁舒珊父母担心的是女儿沉湎于天文爱好而影响日后的高考。笔者很理解这个学生的父母,因为如果她的父母不“过分考虑分数”,丁舒珊就难以考上一所好学校,单凭对天文的爱好和发现并不能保证她找到一个足以维持爱好和生计的工作。可见,错的是整体的人才选拔体制,不是她的父母。
    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某负责人认为,“现在很多地方都在搞的家长评议制度,让学校在改革问题上畏首畏尾,放不开手脚。”我虽然相信许多家长确实反对学校搞素质教育,但我更明白他们并不是真的不想让自己的孩子拥有全面的素质,而是怕影响考取好大学,把责任推到他们身上又是错的。
    总之,我国教育或教学方面出的问题,大都与家长无关,起码他们不应负主要责任,将他们视为“教改路上的绊脚石”、“最大阻力”,不但极其荒唐,也会对国家制定科学、正确的教改方案产生误导。笔者在这里奉劝上述教育专家、官员和私立学校投资人:在制造教改舆论上要给自己定一个底线:不想或不敢说真话时最好保持沉默,但绝对不要说假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6-17 18:27 , Processed in 0.076315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