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9|回复: 0

[综合类] 变革教研方式 搭建成长平台

[复制链接]

10万

主题

10万

帖子

3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05059
发表于 2016-8-6 11:29: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导读:我们每月都要去翻阅教师的成长档案,从档案中去发现教师的想法、去理解教师的行为,也有利于我们及时地去沟通,随时帮助指导,促进他们尽快成长,学期末,我们进行成长档案展示,让其他教师看到这些教师的成长足迹,分享他们的快乐,从中学习和吸收。
  新《纲要》的颁布不仅为我们幼教工作者提出了新的努力目标,也促使我们对教科研方式的变革作一个新的思考和探索,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培训教师,搭建怎样的平台,才能促使他们自身的发展和提高。
  方式一:平等对话寻找问题
  教师是幼儿园教育中最重要的力量,贯彻《纲要》的积极性需要从一个个教师身上萌发出来。以往,我们总是以管理者的身份指挥着教师这样做,那样做,却忽视了教师工作中的实际需要,为此,我们倡导一种文化变革,那就是管理层摒弃命令式的作风,俯下身去关注教师,以平等、尊重、合作的态度营造双向的对话。为此,我们经常开展对话活动。对话的话题来自二个方面:一方面是以专题为内容的对话话题,另一方面的话题内容是不断依据教师的实际需要而产生。让我们走进了教师的内心世界,进一步了解了教师原始的真实想法和真实水平,寻找到他们目前的问题核心,这样,有了明确方向的教科研活动成了教师们的需求。
  方式二:多样互动寻找策略
  从身边问题入手,向《纲要》一点点地靠近,这成了我园教科研活动的方向,为此,我们为教师搭建多样化的互动平台,寻找问题的解决策略,让《纲要》精神更好的落实于教师自身的行为中。
  (1)体验式的互动平台
  我们都知道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的行为特点和情感倾向,而我们常常又自认为是站在儿童的角度上思考问题、组织活动,到底有没有真正地顾及到幼儿感受和体验呢?为此,我们创设了体验式的互动平台,让教师放下师者的头衔,把自己当作一名幼儿,去体验幼儿的感受,去感悟自己言行的把握。
  (2)案例式互动平台
  随着对纲要的逐步理解,教师比以往更加关注幼儿、关注教育的平常时刻。案例的积累为教师的自我反思提供了素材,同时也为教师间的观念沟通、经验交流和分享提供了背景。借助这个平台,教师们通过观念碰撞、相互质疑来进一步把握《纲要》的实质,提升理念,转化行为。
  (3)情景化的互动平台
  对话后,我们发觉教师常常会说一大套理论,但是观察后,发觉教师理论与实践有很大的偏差,往往说得好,做得不理想甚至没有意识到行为的偏差,因此,我们创设这个情景化的互动平台,让教师在真实的情景和过程中,促使教师实践与理论观念的融合。
  *把比较典型的活动片段制作成场景,如教师的指导语的运用,我们就随机拍摄两位教师在组织同一教学内容时采用的不同的指导语。真实的情景提供了教师真实的行为,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分析,教师们感受到了实践中的偏差,既而对言行进行了反思和调整。
  *真实情景的呈现。分析教材、提出活动设想时往往出现争议的问题,面对相持不下的争议,我们常常提议教师创设真实的情景实施,让事实说话。
  方式三:人性评价崇尚激励
  每一位教师都是一本书,只有带着欣赏的眼光才能读懂他们,只有带着激励的眼光才能促使他们自身的良好发展,相信老师,激励老师是我们开展工作的前奏,因此,不管是观摩活动还是评比活动,我们都采用了激励的评价方式。
  1、建立人性化的评价指南。
  以往的各种活动都采用了“评分制”,这样的做法给教师带来了被动的参与。我们尝试变“评分”为“指南”。如,班级活动环境创设与交流中,我们提供了环境创设的指南,指南中提出了总要求、同时细化了对环境创设的各种要素的要求,而且给予教师一定的自我空间:教师自我介绍、自我评定、自我思考。“指南”一下子将教师引向积极参与的状态,他们不仅施展了自身的创造才能,而且带着欣赏的目光汲取了别人的智慧,不但分享了富有特色的经验,更重要的是受到了被认同的喜悦。在评价结果上,不再以一二三等奖来评定,而是被“体现奖”、“创意奖”、“参与奖”、“实用奖”、“特色奖”、“合作奖”等不同名称的奖项所代替,更加体现了人性化。
  2、评价关注点的转移。
  观摩研讨后,我们尽量减少对教师个人“甄别优劣”的权威评价,淡化教师在观摩活动中的成功和失败之处,将教师的关注点集中在对教育行为的分析、研究上,引导教师分析不同的教育行为对幼儿产生的不同影响,引发教师各种观念的碰撞。如将长期以来我说你听的被动式评课方式,转换为你说我听、我质疑你解释、我批评你反驳的互动式评价与探讨,教师在进行自我反思时我们还提供了反思指南“你觉得孩子在活动中收获了什么?你发现活动中的新问题是什么?你怎样解决?”这样,既尊重了教师的个性思考,又有效的提高了教师理论联系实际、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让教师进一步加强自己对教育行为的分析。
  3、关怀化的教师成长档案。
  为了激励教师的迅速成长,除了加强园本培训外,我们还分别建立了不同层面的教师成长档案。
  *骨干教师成长档案。档案将以活页方式呈现,可以随时调整和增添,内容包括:个人发展规划、经验栏(实践经验讲座、案例剖析、教育小故事、论文等)、实践栏(活动设计、反思性随笔、问题与对策等)、指导栏(青蓝活动指导过程)、荣誉栏。通过成长档案资料的建立,使我们随时了解骨干教师的所思所想、发展状况。
  *青年教师成长档案。这是幼儿园最年轻的群体,有的还是刚刚入园不久的新教师。为了让他们看到自己逐步成长的历程,感受到成长带来的种种快乐,我们把成长档案设计的主动权更多的下放给他们,设置了三个大栏目《成长计划》、《成长轨迹》、《成长快乐》,其中的设计和内容都是有青年教师自行决定。
  我们每月都要去翻阅教师的成长档案,从档案中去发现教师的想法、去理解教师的行为,也有利于我们及时地去沟通,随时帮助指导,促进他们尽快成长,学期末,我们进行成长档案展示,让其他教师看到这些教师的成长足迹,分享他们的快乐,从中学习和吸收。
  实践表明:变革教科研方式,不仅有效的激发和促进教师教育智慧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更使教科研活动成为了教师们的需要。
  无锡市东方娃实验幼儿园 徐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6-2 16:55 , Processed in 0.075835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