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54|回复: 0

[护理保健] 婴儿脐部有了“肿块”怎么办

[复制链接]

10万

主题

10万

帖子

3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05059
发表于 2016-8-5 16:05: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些宝宝生后不久,仔细的妈妈在孩子哭吵时会发现脐部有一个圆形或卵圆形的肿块。
  当宝宝安静或平卧后可自行消失,但哭吵、咳嗽或运动后肿块又可突出。妈妈十分着急,以为自己的孩子患了“肿瘤”,急忙抱孩子去医院看病。医生告诉她不用担心,这叫“脐疝”。
  脐疝是一种发育缺陷,为婴儿常见的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减少。一般女孩比男孩多2~3倍。
  那么脐疝是怎样形成的?那是因为在胎儿期,脐环下半部分别通过脐动脉和脐尿管,脐环之上部通过脐静脉。婴儿出生后,这些管道随即闭塞而变成纤维索,与脐带脱落后的瘢痕性皮肤组织相愈合,因此该部是一薄弱区,再加上各种使腹内压增高的原因(如咳嗽、腹泻、过多哭吵等)皆能促使脐环外突。1岁以下婴儿,脐环直径大都在1~2cm以内;年长的儿童由于疝长期外突,疝囊和皮肤均扩张,直径可达3~4cm。一般突出之内脏多为大网膜或小肠。
  脐疝主要表现是脐部圆形或卵圆形的肿块。当腹内压升高时突出明显,安静及平卧后缩小或消失。如肿块突出不能回纳,可用指端压迫突出部,脐疝很容易回纳入腹腔,有时能听到气过水声,压迫时小儿无任何痛苦。在小儿咳嗽或哭闹时,指端有明显的冲击感。患脐疝的小儿一般无痛苦,也不引起胃肠道功能的紊乱,且脐疝很少发生钳闭。
  婴儿脐疝大多能自愈,随年龄的增长,腹肌亦发达,疝孔常能逐渐狭窄而闭合,这种过程一般发生在1~2岁间,甚至到3~4岁仍可指望其自愈。脐环的大小与自愈的可能性有关系:一般脐环直径在1cm左右者,不作任何处理皆能自行闭合。但脐环在2cm以上者,特别有增大趋势的,自愈可能性较小。一般2岁以内有脐疝的小儿暂不处理,2岁以后可用粘膏法保守治疗3~6个月,如无效,则需行手术修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8-5 21:46 , Processed in 0.054721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