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16|回复: 1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语文教案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8-12-1 22:05: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背诵教材所指定的段落。
       
          2、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读懂自然段、分段等阅读方法读懂课文。
       
          3、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继续培养学生留心和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
       
          4、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5、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学重点:
       
          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读通课文,感知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写爬山虎。
       
          3、读懂第一部分,了解爬山虎的生长位置及它的叶子。
       
          4、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5、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学重难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写爬山虎叶子的。
       
          一、 提出学习目标(约3分钟)
       
          (一) 谜语导入,引出课题
       
          1、谜语:
       
          (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
       
          我们要是种丝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项什么工作?
       
          (搭架子。不搭架子,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
       
          2、导语:
       
          同学们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爬山虎的脚》。板书课题。
       
          3、对课题质疑。
       
          (二)提出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新词;
       
          3、给课文分段;
       
          4、了解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
       
          5、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情感。(在书中留下你思考的痕迹,批批划划,并在旁边做上读书笔记。)
       
          6、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约30分钟)
       
          (给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时间至少约束8分钟)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完成)
       
          1、这节课我学会了:均匀、重叠等词语,明白了均匀、痕迹、牢固、休想等词语的意思。
       
          2、我会用“均匀、休想等词语说一句话。
       
          3、我会流利读课文(单独读、合作读、分自然段读等)
       
          4、我会自主完成课后思考
       
          (二)学文悟情展示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文章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
       
          2、我会悟。
       
          (1)悟文本
       
          生1:从第一自然段中,使我知道了爬山虎喜欢在墙上生长。
       
          生2:从”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中,我明白了”一顺儿“是指同一个方向和顺序。这两句话概括了爬山虎叶子的特点:绿、整齐。
       
          生3:我知道爬山虎的叶子在生长中的变化:刚开始是嫩红的,后来变成嫩绿的。
       
          生4:我知道”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是静态描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是动态描写。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作者是通过细心观察的,所以才能看见”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三) 创作性展示
       
          1、小组声情并茂朗读课文的一段话。
       
          2、小组展示自己仿写的一段话。
       
          3、小组展示自己在课外找到有关写植物叶子的文章。
       
          三、激发知识冲突(约5分钟)
       
          爬山虎的叶子为什么一顺儿朝下?为什么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
       
          四、知识拓展延伸(约2分钟)
       
          仿照第二自然的写法写一种植物的叶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1174
发表于 2018-12-1 23:06:3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来写好片段的方法;
       
          2、认识大自然的神奇,培养自己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3、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4、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约3分钟)
       
          1、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在墙上爬的?我们就带着问题来学习第3--5自然段。
       
          2、提出学习目标
       
          (1) 把课文通顺,了解第三至五自然段主要讲了些什么?
       
          (2) 抓住重点词、句、段来体会其中的意思。
       
          (3) 课外资料收集展示。
       
          (4) 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约30分钟)
       
          (给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时间至少约束8分钟)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完成)
       
          1、我学会了叶柄、触角等词语的意思。
       
          2、我会用某个词语说一句话。(如:叶柄、触角、痕迹等)
       
          3、我会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三至五自然段。
       
          4、我会做每课一练中的题目。
       
          (二)学文悟情展示
       
          1、了解第三至五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这三个自然段主要介绍了爬山虎脚的特点分三个方面,先讲爬山虎脚的样子和颜色,再讲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最后讲爬山虎的脚与墙的关系,巴住墙的不同结果。
       
          2、从重点词句中体会它的含义。
       
          生1: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三句话介绍了爬山虎的脚长在哪里,形状和颜色是怎样的。以蜗牛的比喻每根细丝的形状,写得非常逼真。)
       
          生2: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咬龙的爪子。(作者准确地用上“触、变、巴、拉、贴、爬”这六个动词,清楚地写出了爬山虎爬墙的细节,爬得那样科学合理,那样姿势优美,那样柔韧有力。
       
          生3: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这两句话是用对比的方法,写出爬山虎与墙的关系:它的脚要是没触着墙就会枯萎,碰着墙便茂盛地生长。)
       
          生4:我知道爬山虎往上爬的动作有:变、巴、弯、拉、贴等。(师板书)
       
          (三) 创作性展示
       
          1、小组声情并茂朗读课文的一段话。
       
          2、小组展示自己仿写的一段话。
       
          3、小组展示自己在课外找到有关草本植物的文章。
       
          三、激发知识冲突(约5分钟)
       
          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
       
          四、知识拓展延伸(约2分钟)
       
          按照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写一则连续观察日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25 05:15 , Processed in 0.082711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