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28|回复: 0

小学文言文注释译文及阅读训练:截杆入城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8-7-30 22:07: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学文言文注释译文及阅读训练:截杆入城
          十五、截杆入城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字词解释:
       
          者:代词。可以译为“的人”
       
          初:开始时,文中表示第一次
       
          入:进去;进入
       
          执:握,持,拿
       
          亦:也,仍然
       
          俄:一会儿,不久
       
          至:来到这里
       
          吾:我
       
          矣:了,承接
       
          遂:于是,就
       
          计:计谋,办法
       
          而:连词,表承接,然后
       
          老父(fǔ):古时对年长的男人的尊称
       
          圣人:最完善、最有学识的人
       
          何:疑问代词,怎么,为什么
       
          但:只,仅,但是
       
          中截:中在这里作截的状语,从中间截断。
       
          裁断之:代词。此代长竿
       
          以:用
       
          译文:
       
          鲁国有个拿着长竿子进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想要进城门,但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他实在是想不出什么办法来了。不久,有个年长的男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贤,只不过经历了很多的事情,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再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依照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道理: “执长竿入城门者”鲁人,做事不会思考,死板的循规蹈矩,不知变通 。 事实可以一手拿着竹竿的一头,把竹竿的另一头放在地上成一个斜坡,进入城门。
       
          这个故事说明了两点: 1: 把三维欧式变换限制在二维,会导致有些事情,即使不是无法解决,也是解决的不那么完美。 2: 有些时候,看似无法解决的问题,其实分而治之是可以解决的,也就是把大问题化为小问题。  或者是还可以换一种角度来看:给出这个点子的人不先问明情况就出了一个点子,万一这个长竿是要用的,这个点子就害了这个拿杆子的人了。 《截竿入城》皆在告诉人们:自作聪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决不能做自作聪明.好为人师的人.另外,虚心求教的人同样也应积极动脑筋,决不能盲从别人的意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8-7 07:42 , Processed in 0.058372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