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数学 授课年级:一年 设计人: 仲彦
|
章节名称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六单元
|
课题
|
买文具
|
计划学时
|
1
|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
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会清点人民币,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
能力目标
|
能够在具体情境中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初步体会人民币的作用。
|
情感目标
|
初步形成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
教学重点
|
认识常用的面额较小的人民币,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
教学难点
|
认识常用的面额较小的人民币,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
媒体内容与形式
|
多媒体
|
教学过程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时间
|
导入
|
1、展示购物过程
问:他们在干什么?(课件)
2、你买过东西吗?买过什么?大约多少钱?
3、在中国通用的钱,就是人民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
(板书)
|
买文具。
根据生活经历回答。
|
3
|
探究
|
分一分认识
1、请你来抢答,这些各是多少钱?
(课件出示:1角、1角(硬)、2元、1分、5角、
5元(漏出一半)、1元)
你怎么知道是5元的?从颜色、数字上辨认人民币。
看来你们已经和人民币交上了朋友。
2、人民币多种多样,人们平常也用了一些办法对它们进行了整理、归类。比如说,超市的收银柜、爸爸妈妈的钱包、装硬币用的储蓄罐。(课件)
为了让大家认得更清楚,我们也来给人民币分分类吧。请同桌合作分一分,在说一说是怎么分的。
(巡视指导)
3、你们是怎么分的呢?
A 他们是怎么分的,谁再来说说。
通过你们的办法,我们知道了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之分。
(指导学生认识人民币)
你们刚才提出了用1元,请你拿出1元。
怎么一下子就认出它是1元?
除了数字、文字之外,你还看到1元上都有什么?
我们可以从颜色、文字、数字、图案上辨认不同的人民币。同时提醒学生要爱护人民币。
再选一张或一个人民币,跟同桌说说是怎么辨认的。
B 还有不一样的分法吗?
这样分可以吗?他们把人民币分成了三类。
没有数字3,想拿出3元怎么办?
C 跟刚才两个组都不同的分法还有吗?你们是怎样分的,介绍一下吧。
是这样分的孩子举手。
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单位。
你们桌上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些?以角为单位的呢?单位是分的有?分币现在已经用的很少了。
4、我们刚才根据不同的标准,把人民币作了整理、分了类, 生活中也用到了这些分类的办法, 让我们用起人民币来更方便。
请孩子们轻轻的把桌上的硬币放进信封,留下的都是纸币。和同桌数一数这些纸币一共是几元几角?
帮小老虎数数他的钱袋里又有多少钱?(8角、6元7角、2元5角)(课件)
买一买认识进率
1、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
2、你能按一定的顺序把他们排一排吗?为什么这样排?
你知道元角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是这样吗?
3、想买一只红笔,它的价格是1元,如果只有这些几角的纸币,你会怎么付钱?
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说一说。
4、学生汇报(2种情况)
A 2张5角 谁来解释一下。
B 10张1角 一起数出来,为什么不数9角?
C 5张2角 4张够吗?为什么?
5、不管我用几角的去付钱,都依据的是1元等于几角?(板书)
笑笑拿着1元想去换些零钱,跟谁换才公平?(课件)
(3张1角+3张2角、 5角+2角+3张1角、3张2角+5角)
6、1角等于几分?(板书)
|
(生说各种人民币)
5元的颜色
小组合作分类
学生上台展示并介绍
(硬币和纸币)
文字、数字
图案
同桌交流
学生上台展示并介绍
(按数字1、2和5来分)
介绍组合成3元的方法。
学生上台展示并介绍
(按元、角、分来分)
学生回答
操作,清点人民币
将人民币收回信封
学生说想法
上台排序
根据自己经验理解来说
同桌交流
学生判断说理
学生介绍
根据板书,回顾知识点
|
18
|
巩固与拓展
|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知道了人民币的哪些知识?
对于人民币不仅要会认,更要会用,并且用得合理。
到文具店中去买文具。
你看到了哪些文具,各多少钱?比一比,最贵的是什么?最便宜的呢?
2、只拿1张1元的去买,是不是都能买到?哪些不能买到?
3、用1元买一把尺子。如果你是售货员,会怎么做?
为什么要找钱?怎么知道找2角?
4、1元买哪些文具,还需要找钱,找多少?
5、淘气买了一些文具,刚好1元,猜一猜,他买到了什么?
汇报要求:1个孩子汇报的时候,其他同学当小裁判,同意就说对。
6、翻书70页,完成71页购物练习。
|
介绍
集体交流
同桌交流。
集体订正。
|
12
|
总结
|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于人民币的这些知识,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人民币接触非常广泛,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多留意,多练习,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做个生活的小主人。
|
倾听
|
2
|
板书设计
|
购物
人民币:元 角 分
1元=10角
1角=10分
|
教后反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