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28|回复: 0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7-3-9 10:51: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材分析:
       
          《大自然的语言》是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观察与发现》里的一篇主体课文,是一首知识性的小诗,它从一些最为常见的自然现象入手,以诗歌的形式,用富有童趣的文笔向学生介绍了大自然的几种语言,让学生了解一些大自然的现象,展示了大自然语言的奥秘。孩子们在接触本文时会很容易被这首小诗简洁的文风、活泼的文字所吸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读懂诗歌内容,知道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过程与方法
       
          读中感悟,体会大自然语言的神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语言的兴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领略大自然语言的妙不可言。
       
          教学难点:
       
          学生对大自然的现象缺乏感性认识,有些句子较难理解。
       
          课前准备:
       
          1、课件。
       
          2、查找有关“三叶虫”化石、“喜马拉雅山脉”的文字或图片资料。
       
          3、观察大自然,搜集有关“大自然语言”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欣赏四季美景。
       
          现在是春暖花开的季节,自然界的一切都显示出无限的魅力,请孩子们跟老师一起去欣赏几个画面。出示课件(四季)
       
          2、揭示课题。
       
          看了这些画面你想说什么?
       
          是呀,大自然多么美丽多么神奇呀!它包罗万象、丰富多彩,每一处景物,每一种动物,每一种植物都是属于大自然的,都是大自然的代言人。孩子们,别以为人才会说话,大自然也有自己的语言呢,刚才你们说的都是大自然的语言。(板书:大自然的语言)
       
          3、质疑课题。
       
          大自然的语言并不难懂,认真观察就能发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我们一起来读课题,读了这个课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二、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诗配画朗读课文。
       
          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去听一听大自然的语言,认真听,仔细看,你听懂了什么?(诗配画范读)
       
          2、全班交流。你听懂了什么?
       
          3、自由轻声地读这首小诗,想办法读准字音。
       
          孩子们听懂了这么多东西,很了不起!如果我们再去把这首小首多读几遍,你会读懂更多的东西。
       
          读好的孩子用行动告诉老师。孩子们都会读了,有几个词语宝宝想出来考考大家。我们开火车来读出它们,火车火车哪里开?
       
          火车要进入下一站了,现在进行小组比赛读这首诗,每一组只读一小节。孩子们拿好书,火车火车哪里开?
       
          4、试着用“大自然用_________,告诉我们_________”的句式和同桌说一说自己读懂的内容。
       
          5、谁愿来说给大家听一听?根据学生的回答,师适机板书:简笔画(略)
       
          三、精读课文,重点品评
       
          1、学生自由读自己最喜欢的小节,体会大自然语言的神奇。
       
          孩子们读懂的大自然的语言真多呀,在大自然这么多的语言中,你最喜欢哪一种语言呢?你最喜欢哪一种语言就去读哪一小节,边读边想你为什么喜欢它。(学生自由读自己喜欢的小节)
       
          2、全班交流,重点品读
       
          你喜欢大自然的哪一种语言呢?找出来读给我们听听。
       
          以第四小节为例指导学生朗读。
       
          (1)现在我们请出大自然的这种语言。
       
          (2)你来读一读。
       
          (3)你为什么喜欢?
       
          出示课件:反问句:蝌蚪在水中游泳,不就像黑色的“逗点”?
       
          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蝌蚪在水中游泳,就像黑色的“逗点”。”但是在这里却不这么说,而是用反问的语气,我们一起来试着读一下反问的语气。
       
          (4)蝌蚪就像我们学过的逗号一样,这多神奇呀!这么活泼的小蝌蚪代表了一种大自然的语言,春天来到人间,又是多么让人欣喜。自己悄悄练习读一下,能不能把这些神奇,欣喜的感觉找到。谁想来试一试?全班读。
       
          (5)谁愿意再来读一读你喜欢的大自然的语言,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
       
          3、领略大自然的语言,配乐朗读诗歌。
       
          大自然的语言啊,真是丰富多彩!现在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大自然的语言吧!随着美妙的音乐朗读这些神奇的语言。
       
          四、拓展延伸、仿写练笔
       
          1、全班交流自己还知道的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妙不可言呀!大自然的语言远远不只这些,还有很多。你在生活中发现大自然还有哪些语言呢?
       
          2、欣赏画面,感受大自然语言的神奇。
       
          你们真会观察,真会发现!大自然的语言无处不在,只有会观察、爱学习、勤思考的人才能发现。老师把大自然的好多语言都请到我们的课堂上了,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大自然的语言吧,
       
          3、欣赏老师创作的小诗,指导仿写。
       
          多美呀!多神奇呀!现在老师不禁诗兴大发,想写一首小诗。可是我们应该怎么写呢?孩子们先一起观察一下课文,看看课文中是不是每一个小节的写法都是一样的?你发现了什么?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大自然的语言有很多,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把它写出来。
       
          下面老师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了一首小诗,你们想不想欣赏我写的小诗?你们听着。展示诗。
       
          4、拿出纸笔写一写大自然的语言。
       
          你愿不愿意像老师一样也用你喜欢的方式写一写你收集到的大自然的语言。我们先用一小节写出一种大自然的语言。大家拿出纸笔来,写一写吧。
       
          5、写好的孩子有感情地读一读自己写的小诗。
       
          6、全班交流。
       
          7、现在请下面的孩子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中间的部份就请台上的孩子按顺序读自己写的小诗。配乐朗读。你们听听,我们班的孩子共同创作了一首小诗呢,孩子们都成小诗人了。
       
          五、总结课文、提出希望
       
          你们写得多好呀!你们都是会观察、爱学习、勤思考的孩子,才会懂得这么多大自然的语言。
       
          老师希望你们这样坚持下去,和大自然对话,成为大自然的好朋友,去发现更多大自然的秘密。
       
          板书设计:
       
          白云(图) 晴
       
          蚂蚁(图) 雨
       
          蝌蚪(图) 春 学习
       
          大自然的语言 大雁(图) 秋 观察
       
          年轮(图) 年龄 思考
       
          鱼鳞(图) 年龄
       
          三叶虫化石(图) 汪洋
       
          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教材中,要加大学生识字量、丰富学生知识,使学生积累更多语言,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时,重点应放在多读多背,多积累,而不过多分析课文,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适当地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意思就可以了。
       
          《大自然的语言》是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观察与发现》里的一篇主体课文,是一首知识性的小诗,它从一些最为常见的自然现象入手,以诗歌的形式,用富有童趣的文笔向学生介绍了大自然的几种语言,让学生了解一些大自然的现象,展示了大自然语言的奥秘。孩子们在接触本文时会很容易被这首小诗简洁的文风、活泼的文字所吸引。本课教学过程我是按照"激趣导入、揭示课题;粗读课文,整体感知;精读课文,重点品评;拓展延伸、仿写练笔;总结课文,提出希望"这个思路设计的。本节课主要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1、引导学习,求自主
       
          新课程实施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这种能力的培养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这节课上,在识记生字、朗读课文及理解课文时,我都放手让学生自己选择方法, 发现规律,鼓励同学间互相合作、互相补充,建立师生间、生生间课堂立体结构,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2、熟读成诵,求感悟
       
          读书是一个民族进步的阶梯,积累是文学创造的源泉。因而课堂上要注意多读书。课堂上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找好朋友读、同桌读、自读、齐读、分小节读、开火车读等)多次朗读,以此提高学生读的技巧,让学生充分感悟语言。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满足了他们的表现欲望,使他们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3、信息技术,求激趣
       
          本节课还有一个出色的亮点:即电教媒体的使用。大家都知道,学生年龄小,其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直觉地对色彩、图像、动画、故事等感兴趣,本节课所设计的课件,正符合学生的这些特点。课件集色彩斑澜的图片,生动有趣的动画,优美动听的音乐等于一体,为学生营造了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教学情形。这一切直接刺激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使学生始终处于亢奋状态,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从许多细节中可以看出:如课开始欣赏四季美景,一开课就把学生引入美丽神奇的大自然中。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当请学生欣赏动画后,提出“你知道了什么?”时,课堂上小手如林,真正达到“课伊始,趣味生”的效果。
       
          又如课堂进行到一半左右时,这个时段正是孩子们学习疲乏,处于注意焕散的阶段,再结合学生的提问,不失时机地展示了小蝌蚪在水里游,水中的大鱼,“三叶虫”化石等几幅图,丰富的画面如磁铁般牢牢地吸引学生,学生的精神为之一振,真正做到了“课进行,趣盎然。”
       
          还有如在全文结束后,又利用课件展示了几幅自己搜集的大自然的几种现象,配上优美的音乐欣赏大自然的语言,再次唤起了学生的热情,大家纷纷展示了自己搜集的大自然奇妙的语言,整个课堂被推向了**,达到了“课结束,趣犹存”的效果。
       
          4、延伸课本,求拓展
       
          课程目标的总目标中提到:要使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中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自己观察到的大自然的现象,并写成小诗,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养成勤于观察的习惯。
       
          上了这节课后,虽然有这样那样的客观原因,使教学效果不够理想,但归根结底原因在我身上。反思自己,首先,我在平时没有重视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和分析,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认识不够充分,没有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其次,我临场应变能力不够强,没有灵活运用教案,没有发挥好教师的示范作用,遇到临时出现的特殊情况不能有很好的办法来应对。
       
          有很多教育专家认为“没有缺点的课堂不是真正的课堂”。不管这一堂课的设计和教学怎么样,只要我从中悟到一些东西,让自己在教学中成长了,同时由于我的成长也给孩子们的学习带来成长,就是我最大的成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6-17 10:45 , Processed in 0.061765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