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86|回复: 0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试题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7-1-26 21: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看拼音,写字词。
       
          {
       
          ɡuī jǔ
       
          ( )
       
          {
       
          wǔ rǔ
       
          ( )
       
          {
       
          bì
       
          ( )国
       
          {
       
          qiú
       
          ( )犯
       
          {
       
          sā huǎng
       
          ( )
       
          {
       
          huái
       
          ( )南
       
          {
       
          ɡān jǔ
       
          ( )
       
          {
       
          dào zéi
       
          ( )
       
          {
       
          péi
       
          ( )礼
       
          {
       
          jiā qín
       
          ( )
       
          二、把下面成语补充完整。
       
          若无( )
       
          了如( )
       
          完好( )
       
          不惜( )
       
          安居( )
       
          语重( )
       
          冷嘲( )
       
          不动( )
       
          三、查字典。
       
          “张”字在字典中有以下几种解释
       
          ① 使合拢的东西分开
       
          ② 陈设;布置
       
          ③ 扩大;夸张
       
          ④ 看;望
       
          ⑤ 商店开业
       
          ⑥ 量词
       
          ⑦ 姓
       
          下面的“张”字分别是什么意思?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1、张小红噘着嘴,很不高兴地走了。 ( )
       
          2、上课的时候要注意听讲,别老东张西望的。 ( )
       
          3、那个老渔夫手里拿着一张破渔网。 ( )
       
          4、街对面有一家新商店,今天开张营业。 ( )
       
          5、起风了!快把帆张起来吧! ( )
       
          6、要过节了,小镇上张灯结彩,人们的脸上喜气洋洋。 ( )
       
          7、他只是在虚张声势而已。 ( )
       
          四、照样子写句子
       
          例:开狗洞的是狗国。 楚国开了狗洞让我进去。 楚国是狗国。
       
          1、竞赛取得前三名的同学可以获得一份精美的纪念品。 王明获得第二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个学生都应该遵守上课纪律。 我是五年级学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填写格言对联
       
          1、对联类型很多,我们了解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地满红花红满地________
       
          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此对联的作者是________。
       
          5、有志者,事竟成,________,百二秦关终属楚;哭心人,天下负,________,三千越甲可吞吴。这个对联里涉及了两个历史人物,他们是________、
       
          六、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宴子使楚》选段
       
          哪知宴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有甜。可是,柑橘一种到淮比,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的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面不改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安居乐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话中,第一个“水土不同”是指_________;第二个“水土不同”是指________。
       
          (3)你觉得的回答妙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柳公权发奋练字
       
          有一天,柳公权和几个小伙伴举行“书会”。这时,一个卖豆腐的老人看到他写的几个字“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觉得这孩子太骄傲了,便皱皱眉头,说: “这字写得并不好,好像我的豆腐一样,软塌塌的,没筋没骨,还值得在人前夸吗?”小公权一听,很不高兴地说:“有本事,你写几个字让我看看。”
       
          老人爽朗地笑了笑,说:“不敢,不敢,我是一个粗人,写不好字。可是,有人用脚都写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华京城看看去吧。”
       
          第二天,小公权起了个五更,独自去了华京城。一进华京城,他就看见一棵大槐树下围了许多人。他挤进人群,只见一个没有双臂的黑瘦老头赤着双脚,坐在地上,左脚压纸,右脚夹笔,正在挥洒自如地写对联,笔下的字迹似群马奔腾、龙飞 凤舞,博得围观的人们阵阵喝彩。
       
          小公权“扑通”一声跪在老人面前,说:“我愿意拜您为师,请您告诉我写字的秘诀……”老人慌忙用脚拉起小公权说:“我是个孤苦的人,生来没手,只得靠脚巧混生活,怎么能为人师表呢?”小公权苦苦哀求,老人才在地上铺了一张纸,用右脚写了几个字:“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
       
          柳公权恍然大悟,把老人的话牢记在心,从此发奋练字。他手上磨起了厚厚的茧子,衣肘补了一层又一层。经过苦练,柳公权终于成为我国著名书法家。
       
          1、 判断下列每组中带点字的读音是否相同,相同的在括号里打“√”。
       
          ① 五更天 更加 更正 ( )
       
          ② 没完没了 没齿难忘 没大没小 ( )
       
          ③ 喝水 喝彩 ( )
       
          ④ 调兵遣将 兵来将挡 将门虎子 ( )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 ( ) ( )( ) ( ) ( )
       
          3、“我是个孤苦的人,生来没手,只得靠脚巧混生活,怎么能为人师表呢?”你能把老人的这句话换一种说法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看了老人用脚写的二十个字,柳公权恍然大悟,他悟到了什么?你又悟到些什么?把你现在的感觉真实地记录下来,对自己一定很有帮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8-11 23:22 , Processed in 0.058145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