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巨人的花园 |
计划
课时
|
2课时 |
第 一 课 时 上课时间: 月 日 |
课时目标 |
1、认读生字词,正确读写文中有特色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3、知晓故事大意,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感受。
4、体会巨人与孩子们的第一次接触,对花园的变化原因有初步猜想。
|
教学重点 |
学习巨人与孩子们的第一次接触,体会巨人的自私。 |
教学难点 |
感受花园景致的变化,对变化原因有初步猜想。 |
教学过程 |
师 生 活 动 |
一、讲述故事,导入新课。二、初读课文。三、学习课文,感悟特点。 |
1、在你们看过的童话故事中,哪个故事最让你难忘?哪个角色最让你喜欢?快来把它介绍给大家吧! 2、童话是幻想的摇篮。自古到今,它不知净化了多少心灵,孕育了多少梦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童话中的“完美之作”,童话巨匠王尔德的作品------巨人的花园。(板书课题) 1、播放第1、2自然段的朗读录音,提问:大家听了这个故事的开端后有什么感受?2、激发兴趣,鼓励自读:美丽的花园,愉快的孩子,多么美好的情景啊!然而,这个花园里是否能一直洋溢着笑声呢?请大家自己去寻找答案吧。3、指名分段朗读,检查字词的朗读情况。4、组织学生概括故事内容,谈感想。1、 提示阅读:当远行的巨人回家后,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2、 提问:巨人见到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时,他是一种什么没态度?表现如何?3、 组织讨论:这时巨人心里会想些什么?脸上会是一种什么表情?4、 在引导学生感受了巨人气氛的心理后,知名学生再次朗读巨人的后孩子的话。5、 提问:生气的巨人为了阻止孩子们的到来而做了一件什么事?由此可知他是个怎样的人?6、 提问:当围墙砌起以后,再也没有孩子们来花园里玩耍了,巨人的目的达到了,然而没有了孩子们的花园变成什么样子了?7、 组织讨论:当春天来临,外面鲜花盛开,小鸟欢畅的时候,巨人的花园仍然大雪纷飞。这时巨人躲在坛子里冻得瑟瑟发抖。当时他感叹天气的恶劣,他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导致了这种结果了吗? |
第 二 课 时 上课时间:月 日 |
课时目标 |
1、进一步认读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情景。
2、体会巨人与孩子们的后两次接触,分析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轨迹,以及这些变化所带来的结果。
3、感受本文的表达特点,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积累语言。
4、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
教学重点 |
1、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轨迹,以及这些变化所带来的结果,明白快乐要和别人分享的道理。2、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感受童话的魅力。 |
教学难点
|
1、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轨迹,以及这些变化所带来的结果,明白快乐要和别人分享的道理。2、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感受童话的魅力。 |
教学过程 |
师 生 活 动 |
一、学习巨人与孩子们的第二次接触二、体会巨人醒悟的过程。三、讨论交流,明白道理。四、再读课文,体会本文表达的特点 |
1、 播放第7自然段的朗读录音。2、 指导阅读,引导学生体会巨人对孩子们的第二次斥责:一天早晨,巨人被一群孩子的喧闹声所惊醒,这时,巨人又作出了怎样的反应?花园在这期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 提问:上节课我们留了一个疑问:巨人有没有对自己行为进行反省?读了这一段大家知道答案了吗?1、 提示阅读:巨人的喝斥吓跑孩子们,只有一个孩子留下来,他静静地站在桃树下。这时,巨人是怎样做的?2、 组织讨论:当小男孩用它那双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时,巨人为什么会感到火辣辣的?他从小男孩的眼睛中读到了什么?3、 启发想象:小男孩一伸手,桃树便马上长出新叶,开出花朵。他到底会是谁呢?4、 进一步启发:面对巨人的大声斥责,小男孩可能会说些什么?5、 启发思考:巨人目睹小男孩让枯枝花芽,联想起发生在花园里的奇特事情,他明白了什么,说了什么,又做了什么?6、 提示阅读:醒悟后的巨人做了件什么事情,产生了怎样的结果?1、鼓励学生谈谈读后感。对这篇童话所揭示的道理,学生的体会可能不太一致,会有多种说法,教师在教学时要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不要强求一致。2、组织讨论:如何理解“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在生活中你有没有类似的体验和经历?1、 指导学生学习资料袋。2、 深读课文,分组进行,合作表演,深入探讨有关段落,展开人物形象讨论。3、 引导学生在充分交流,摘抄自己喜欢词句,积累语言。 |
板书设计
|
9、 巨人的花园
生气 漂亮孤独 荒凉生气 春意盎然愉快 冰雪覆盖 分享才会快乐快乐 春满花园 没有孩子的花园就没有春天 |
教学反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