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4|回复: 0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十一单元《挑山工》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11-13 19:27: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快与慢”的第一篇课文。文章是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的作品。课文记叙“我”登泰山时发现挑山工登山的路程,虽然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却不比游人慢。经过与一位挑山工相遇、接触、交谈,得知他们速度不慢的原因在于他们登山时脚踏实地、坚持不懈,说明做任何事情都要踏踏实实、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课文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来写。首先写“我”登山时看见挑山工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却不比游人慢,心中感到很奇怪;其次写“我”与一位挑山工交谈,明白了他登山速度快的原因;最后写下山后画了一幅登山画,用挑山工登山不止的精神勉励自己不断向前。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通过写事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朗读、感悟、理解能力。
       
          3.通过人物外貌,体会人物性格特征;理解挑山工的话,从其登山中感受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
       
          理解挑山工的话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从中受到启发。
       
          (四)教学难点
       
          理解挑山工的语言;体会课文最后一句中“它”的含义。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资源准备
       
          教学课件
       
          二、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1、以疑促读,以读促思。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读,激发他们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果。
       
          2、以读为本,读中悟理悟情。读,是语文课堂的基点。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知,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熏陶、思想启迪。
       
          3、凸显学生学习主体性。注重学生自主理解、体验。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做批注。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简略)
       
          一、师生浅谈单元主题“快与慢”。
       
          二、导入课文《挑山工》。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四、集中学习重点生字词。
       
          五、梳理文脉,概括主要内容。
       
          六、认识挑山工们登山特点(学习第一自然段)。
       
          七、了解作者关于挑山工的“不解之谜”(学习第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挑山工》。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挑山工是一群从事挑货上山的人。本文作者冯骥才为他们既写了一篇文章又创作了一幅画,通过阅读课文、欣赏图画,让我们初步认识了解了这群人。
       
          2.复习巩固生字新词。
       
          课件出示:
       
          诵读平衡朴素健美哲理
       
          包蕴陡直攀谈憨厚登攀
       
          咧开嘴光溜溜沉甸甸黑黝黝
       
          腾云驾雾不解之谜心悦诚服意味深长
       
          3.回顾作者的“不解之谜”。
       
          师:挑山工泰山上随处可见。作为作家和画家的冯骥才登山时却把目光投向最不起眼、最普通的挑山工。这源于作者登山时留心了一个现象,他感到奇怪,成为了他心头的一个不解之谜。同学们,你们知道他的谜是什么吗?
       
          师引导学生回顾挑山工登山的情形强调“谜”点。
       
          二、精读感悟、体会人物形象
       
          1.引人新授内容。
       
          师:要想解开这个谜,我们得走近他们、深入了解他们,正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作者有幸在泰山上结识了一位挑山工,在登山途中几次相遇,还进行了一番亲切交谈,最后不解之谜终于解开了。
       
          2.初读,整体(3—5自然段)把握。
       
          师:找找读读文中描写这个挑山工的内容,看看作者主要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这个挑山工?
       
          生交流反馈。
       
          教师梳理:外貌、语言。
       
          【设计意图】对这一部分先整体把握,为后续的理解体会人物形象、性格特征奠定基础。
       
          3.细读外貌,体会人物性格特征。
       
          请画出文中描写挑山工外貌的语句,体会他的形象(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可在书旁或稿纸上做批注,可以是几个词语或句子。
       
          师生交流。
       
          课件出示——
       
          (1)我们在山下买登山用的青竹杖,遇到一个挑山工,矮个子,脸儿黑生生的,眉毛很浓,大约四十来岁,敞开的白土布褂子中间露出鲜红的背心。
       
          (2)……褂子脱掉了,光穿着红背心,现出健美的黑黝黝的肌肉。
       
          (3)他浓眉一抬,咧开嘴笑了,露出洁白的牙齿。
       
          师引导概括:健美、朴实等。
       
          【设计意图】认识了解人物,大都从直观外貌入手。由表及里,由易到难,这是认识规律。此处,可以通过文本阅读渗透写法指导——描写人物,外貌是重要内容。
       
          4.精读“语言”,体会人物精神品质。
       
          (1)师:这位挑山工给我们印象最深的还是他的语言,他的一番话让“我”心悦诚服,消除了疑问。我们来看看他对“我”讲了哪些话。找找、读读、体会体会、做做批注。
       
          (2)师生交流。
       
          课件出示——
       
          “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你们走得快,可是你们在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停下来呗!我们跟你们不一样。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一步踩不实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那么,两天也到不了山顶。就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你看,是不是这个理儿?”
       
          思考——
       
          a.“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
       
          请把这句换一种说法(变为陈述句)。
       
          b.“你们走得快,可是你们在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停下来呗!”
       
          找出文中与之相对应的句子。
       
          c.“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一步踩不实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那么,两天也到不了山顶。就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
       
          体会、概括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
       
          d.“我们跟你们不一样。”
       
          请结合课文内容,想想游客与挑山工还存在哪些方面不一样?
       
          【设计意图】这是课文理解的重难点。教师设计几个问题,有条理,有层次地分解了理解难点,有利于学生准确理解“速度并不慢”的原因和体会出挑山工的坚持不懈、脚踏实地、勇往直前精神。
       
          师生交流,体会人物精神品质(坚持不懈、脚踏实地、勇往直前)。
       
          师引导总结:挑山工的速度并不慢就是因为他们他们坚持不懈、脚踏实地、勇往直前。
       
          5.体会最后一自然地的“它”的含义。
       
          6.教师总结全文。
       
          7.回顾全文,填空练习,领会文章主题。
       
          课件出示:
       
          回顾课文内容,动脑填一填
       
          挑山工一番话让我(),让我明白了他们的登山速度并不比游人慢的原因。虽然他们(),虽然他们(),但是他们()、()、();可不像我们游人()、(),一路上时而饱览壮丽的山色,时而()时而(),怎不被落在后面挑山工赶上、超过?
       
          是呀,真正的“快”、最终的“快”,往往就取决于这种精神态度——朝着目标,坚持不懈地、脚踏实地地去努力。
       
          【设计意图】语文课堂离不开语言文字训练,这是语文教学的本真。此处设计让教学由点回到面,由局部回到整体;加强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语感;让学生感悟“快与慢”的辩证关系,并受到思想启迪。
       
          三、欣赏泰山风景,升华情感。
       
          课件出示数幅风景图画,激发对挑山工钦佩、赞美之情。
       
          四、作业:写一篇读后感。
       
          【设计意图】读,起于疑,得于思,成于写。“写”是阅读理解的物化,“写”促进学生将美好思想情感不断内化。
       
          (三)板书设计
       
          挑着重担
       
          挑山工路程多坚持不懈、脚踏实地、勇往直前
       
          速度并不慢
       
          三、课堂反馈
       
          教学设计适应四年级学生认知水平。课堂交流顺畅,互动频繁。学生成功掌握阅读重难点,课堂教学效果佳,基本达成预定目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25 02:39 , Processed in 0.060102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