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2|回复: 0

[爸爸手记] 从Father到Daddy:父亲角色发生巨变

[复制链接]

10万

主题

10万

帖子

3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05059
发表于 2016-8-5 14:3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当今的美国英语中,Father(父亲)与Daddy(爹爹)两词所包含的情感色彩却相去甚远。如今,许多美国人更喜欢用Daddy或Dad,而不用Father。
       
          这是因为,用Father一词称呼父亲显得过于正式,不够亲切,而Daddy(或Dad)不但说来上口,而且与当今父亲的角色更一致。这种称呼上的变化,反映了父亲作为一个家庭和社会角色的内涵在美国已经今非昔比。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罗伯特·格雷沃曾在《美国父亲的责任》一书中探讨了美国父亲形象的巨大变化。他说,上世纪60年代,绝大多数美国人认为父亲不应把精力放在孩子身上或设法促进与孩子的感情关系,他们认为这不符合一个强大而负有责任感的男子汉形象。那时,在许多人心目中,Father一词就意味着工作、赚钱、有事业、有责任和一家之主;父母的分工不言而喻,父亲必须全力以赴去工作、赚钱,很少有时间来陪伴孩子和料理家务。
       
          然而,近二三十年来,越来越多的美国妇女走出家门,成为职业妇女。女权主义者主张,男子应当同妇女一同照料孩子,分担家务。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丈夫赞同夫妻分担家务的观点,甚至津津乐道于照料孩子和做家务。在人们的心目中,父亲已不再是那个严厉的只知工作和赚钱的Father了,而是变成了勤于家务、和蔼可亲的Daddy。
       
          女性职业地位提高 “奶爸”被社会认可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父亲在儿女成长中的作用,以及女性职业地位提高,“奶爸”不再是美国以及其他国家的异类,很多父亲在照顾和培养孩子方面更加重视,一些家庭更是根据夫妻俩的职业特点,主动选择“男主内、女主外”的模式。
       
          早些年,“奶爸”还是美国社会的异类。有时他们带孩子在儿童乐园玩,警察就会过来盘问:你一个大男人在这儿晃着到底想干什么?一些“奶爸”们为了获得育儿知识只能硬着头皮推开“妈妈与我”等教学机构的大门。
       
          近几年随着“奶爸”人数迅速增加,“奶爸”们也有了“妈妈中的男人”等组织进行交流,一些饭店也注意到这个趋势,在男洗手间内安装了换尿布的婴儿台,商家也推出了“鲍勃”之类男性化的儿童用品品牌。
       
          在美国,尽管杰夫很谦虚地认定自己家务活干得糟糕透顶,但肖恩已经非常满意了。肖恩对自己幼年时的家庭生活记忆犹新:父亲下班回来就坐在沙发上看报纸,而母亲一个人忙活个不停。现在她对自己的家庭非常满意,尽管有时她回到家,孩子们竟然冲着她叫“爸爸”,但她仍然感到心里很踏实,因为她非常高兴看到父女之间能这么亲密。
       
          不过,还是有不少人担心丈夫们的教育成果,因为很多爸爸对孩子在下午3点还穿着睡裤四处乱跑根本就视而不见。也有全职“奶爸”有着不被朋友理解的苦恼。
       
          不过,绝大多数“奶爸”们都很自豪,因为他们往往是夜里孩子啼哭时第一个醒来的人,他们管这叫“妈妈的直觉”。
       
          有关“父亲”的研究:父亲做得好事业有回报
       
          许多调查资料显示,时至今日,母亲花在照顾孩子和做家务上的时间仍大大高于父亲,即使那些收入同丈夫不相上下的职业妇女也同样如此。
       
          但无论如何,今天的美国父亲花在孩子身上的时间比起他们自己的父辈们已大大增加。
       
          事实上,在今天的许多美国家庭中,父亲正在改变他们的工作方式。例如,一些父亲自愿选择每天只花部分时间工作,或选择在家中上班以及增加假期的时间等等,以使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同孩子呆在一起。
       
          更为有趣的是,一些研究资料表明,经常与孩子呆在一起有助于父亲的身体健康和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最近在美国出版的名为《父亲如何照料下一代》的书中指出,经常同孩子一起做游戏,关心孩子的学校生活,帮助孩子解决成长中的问题,不但有助于下一代的健康成长,而且父亲自己也会得到婚姻、家庭生活幸福,事业成功的回报。
       
          美国全国心理健康研究进行的一项研究也证明,那些不去参与照顾和教育孩子的父亲,常常会出现一些身体和精神方面的问题。如他们经常表现得心情压抑,脾气暴躁,睡眠不好等等。
       
          因此,有专家认为,当今父亲的形象应当既是一个严厉、努力工作的Father,同时又是一个和蔼可亲,富有人情味的Daddy。
       
          若没有了父亲角色 孩子易成“小罪犯”
       
          美国著名的婚姻与子女教育专家麦道卫曾指出:“没有父爱的男孩更容易成为一个危险的男人。”
       
          美国“全国父道组织”统计,2009年有2400万美国儿童没有和亲生父亲生活在一起;每年平均约100万儿童经历父母离异。该组织整理的调查显示,72%的少年凶杀犯来自无父家庭,90%的流浪儿童和离家儿童家中没有父亲。研究现代社会男性奋斗状况的美国作家古里安说,71%的中学辍学者和63%的轻生青年没有父亲。
       
          好父亲的影响不可低估
       
          大量的研究表明:父爱在男孩的成长中起着重要的、不可取代的作用。父爱对孩子的影响远不止于智力,还涉及体格、情感、性格等方面。
       
          与父亲接触少的孩子,体重、身高、动作等方面的发育速度都要落后一些,并普遍存在焦虑、自尊心不强、自控力弱等情感障碍,被专家称为“缺少父爱综合征”。而早期监督和纪律管束的缺乏往往会带来灾难性后果。可见一位好父亲的影响不可低估。
       
          有一位目光敏锐的观察家说过:“让一个男孩和一个合适的男人在一起,这个男孩就不会走上邪路。”
       
          跟母亲相比,父亲教育孩子,往往只给他划个大框框,为孩子留下一个较大的自主空间。在孩子遇到困难时,迫使孩子去发挥自己的智慧、能力,而不指望血缘亲情的庇护,从而在意志品质上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得到充分锻炼,使孩子的智商更高、学习的进度和深度更理想。
       
          曾担任Google中国区总裁的李开复博士就曾说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偶像。”李博士在追忆他父亲的文章中写到,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父母的影响力通常不是看他们说什么,而是看他们做什么。在我的心目中,父亲是道德和正义的化身,给我留下经久不褪的烙印。父亲留给我的遗产就是那十个字:“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渐渐我明白了,父亲是在用他自己为儿子作榜样,用一种无声的权威指引儿子的未来。”
       
          各国现状:美国百万“奶爸”大军
       
          在美国经典电影《超级奶爸》中,一个做过特种兵的“超级奶爸”看管五个小家伙,把平日的长枪短械换成奶瓶尿布,整天听着婴儿啼哭和小孩子吵闹发狂。他还真的不太懂如何管好和教育婴儿。现实生活中,一些美国父亲甚至是“全天候的Daddy——“超级奶爸”。
       
          前些年,由于经济不景气产生的“奶爸”军团在美国不断壮大。而受金融危机拖累,美国失业潮对男性影响大于女性,美国每4名失业者中有3名为男性,以女性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家庭数量急剧上升。失业寒流更是让华尔街众多男白领回家照顾孩子、操持家务,变身“家庭主夫”。
       
          根据人口普查局统计,2009年美国有15.8万名家庭主“父”在家照顾孩子,由妻子赚钱养家。美国进步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09年8月,大约100万个美国家庭出现妻子工作、丈夫失业、孩子未满18岁的状况。
       
          而实际上,现如今许多“奶爸”们不再只因为失业而被迫在家,更多家庭根据夫妻俩的职业特点、挣钱多少和兴趣爱好而主动选择“男主内、女主外”的模式。在冷眼渐少、理解增多的环境中,“奶爸”们体会着当妈的酸甜苦辣。
       
          华盛顿周边地区的“奶爸”比例很高,因为华盛顿盛产女强人,妻子比丈夫挣钱多的家庭比比皆是,两相比较,丈夫们宁可回家看孩子。有专家说,其实全职爸爸比全职妈妈合理。因为女性一旦决定辞职,就意味着在事业和家庭之间做了最后抉择,几乎没有“复出”可能。而男性不同,他们回家看孩子,是顾家表现,孩子长大了再出去工作,仍然是顺理成章,回归社会的难度要小得多。
       
          英国政府出手帮父亲
       
          今年1月,英国政府宣布一项计划,在养育孩子方面给予父亲和准父亲更多帮助,帮英国男性更好融入父亲角色,协助他们更好地参与家庭生活。这也是英国政府多年来少有的“重视”父亲决策。
       
          根据政府的一份家庭事务报告,准爸爸将能参加更多产前知识讲座并获得“新爸爸指南”特别帮助。“新爸爸指南”由英国父亲学院编写,内容包括母乳喂养好处以及如何协助女性适应母亲角色。指南将随同新妈妈手册一同赠送给待产女性。
       
          证据显示,如果父亲在孩子出生前后参与更多,他们会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做得更好,有助下一代成长。有研究表明,如果新爸爸接受过1小时母乳喂养好处的教育,他们另一半坚持母乳喂养的可能性会增加1倍;父亲若参与过照看新生儿,他们今后照顾孩子将更积极,这种热情甚至能持续到孩子进入青少年时期。为此,报告鼓励医院在孩子出生后,允许新爸爸通宵陪伴。当下,新爸爸陪伴时间仅限医院探访时段。
       
          多年来,英国女性深受生育优待政策“厚待”,包括9个月带薪产假,这一时间还将延续到一年,而父亲法定产假仅有两周时间。由于待遇上严重不平等,英国父亲一度被形容为全欧洲最憋屈的爹。英国首相卡梅伦主张父亲更多地承担抚育孩子的责任,积极参与孩子抚育工作,而不是逃避责任、“游手好闲”。
       
          背景资料:
       
          首个父亲节诞生于美国

       
          世界上的第一个父亲节,1910年诞生于美国。
       
          据说第一个提出建议的是华盛顿的约翰·布鲁斯·多德夫人。多德夫人的母亲早亡,其父独自一人承担起抚养教育孩子的重任,把他们培养成人。
       
          1909年,多德夫人在母亲节这天感念起父亲的养育之恩,同时,想到所有的父亲对家庭和社会的贡献,于是给当地一家教士协会写信,建议把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定为父亲节。该协会将建议提交会员讨论,获得了通过。
       
          1910年6月,人们便庆祝了第一个父亲节。这种习俗在美国一直流传至今。但是开始时父亲节的日期各不相同,直到1934年6月,美国国会才统一规定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为父亲节。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签署了设立父亲节的议会决议,使其成为全国性的节日。
       
          在这一天,子女们一早起来,自己动手为父亲做一顿丰盛的早餐,并端到父亲床前。孩子们还要制作一些小礼品送给父亲。与母亲节一样,在父亲节这天,人们也在胸前佩戴特定的花朵。一般来说,戴红玫瑰表示对健在父亲的爱戴,戴白玫瑰则表示对故去父亲的悼念。
       
          各国的父亲节
       
          ◆将父亲节定在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的国家:
       
          美国、阿根廷、加拿大、智利、法国、印度、日本、马耳他、墨西哥、荷兰、土耳其、英国、秘鲁、委内瑞拉。
       
          ◆奥地利的父亲节定在6月的第二个星期日。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则是9月的第一个星期日。
       
          ◆韩国的父亲节是5月8日。
       
          ◆挪威、瑞典、芬兰的父亲节定在11月的第二个星期日。
       
          ◆泰国的父亲节是12月5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6-2 11:07 , Processed in 0.085055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