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3|回复: 0

[单元测试] 六年级语文试题——12册第一单元自查卷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9 14:55: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一课:文言文两则(一)学弈1、译文:弈秋,是(         )的人。让弈秋(        ),其中一个人(         ),只听(       );(另)一个人,虽然(     ),却一心(         ),想拉(            ) .虽然(         ),却不如(      ).说是(                  )吗?说:(            ).
  2、孟子名(  ),字(   ).(  )时期(   )国人.是古代的(  )家、(   )育家。被称为(   ),与孔子合称为(   )。
  3、本文道理:学习要(      ),不要(    )。
  (二)两小儿辩日1、译文:孔子到(          ),看见(         ),询问(      )。一个小孩子说:“我认为(              ),而(               )。”一个小孩认为太阳(             ),而(           )。一个小孩子说:“太阳(      ),大得(             ),到了中午就(          ),这不是(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                 ),等到了中午(              ),这不是(                         )吗?”孔子不能(           )。两个小孩笑着说:“(               )”
  2、孔子名(  )字(   ),(  )时( )国人,他一生的言行被他的弟子编为《( )》,是著名的(    )家、(  )家、(  )家。
  3、本文写了两个孩子的(      ),写了孔子的(   ),(    )。
  第二课《匆匆》(一)作者参考
  朱自清:现代著名作家,(    )家。代表作有《     》、《      》。毛泽东曾称赞他的(     ),说他:一身(  ),宁可(   ),不领(        )。
  (二)本文作者的思想感想:表达了作者对(    )的感慨和对(           )的无奈。
  第三课《桃花心木》
  (一)作者参考林清玄:(      )最高产的一位作家,他的代表作有:《     》、《    》、《       》等,他的名言有:(          )  (二)本文重点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    ),会(    )出一颗(      )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     )转化为巨大的(      ),(     )生长。
  第四课《顶碗少年》(一)作者参考作者:(      ):当代作家。上学期曾学过《   》就是她的作品。(二)讲法参考问题:本文一共写了少年几次顶碗?(   次)少年成功的原因:主观:(      )客观:(      )
  第五课《手指》(一)作者参考:
  作者:(    )。浙江人。现代作家名(   ),字(   )。代表作有《     》。
  (二)讲法参考:问题:本文中所讲五指的特点:它们各有不同的(   ),各具不同的(    ),各有(    ),各有(    )。五根手指如能(      ),成为一个(    ),那就根根(    ),根根有(    ),不再有什么(   )、(     )之分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19 16:30 , Processed in 0.085682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