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6|回复: 0

[数学下册]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寄书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6 15:34: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学目标〗
  1.能独立分析和解决用小数加减计算可以解决的简单问题,并能正确处理计算过程中需要处理的进位或退位的算法问题。
  2.体验只需要估算就能解决的那些问题的特征,培养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3.通过“寄书”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生的合作意识、交流意识。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解了小数的意义及小数的加法、减法算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技能出发,让学生经历小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过程,体验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生有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基础,还学过整数加减法,具有了处理进位或退位问题的经验,所以,“寄书”一课主要是通过和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提醒学生小数加减时要注意进位或退位的问题,教学时应该给学生更大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会知识。同时,教材还注重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体验只需估算就能解决的那些问题的特征,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情况我校地处城郊,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民家庭,由于家庭背景不同,学生的知识基础也不同,参差不齐。
  学校情况学校的硬件条件还不够完善,许多学具和教具要靠教师亲自制作。值得高兴的是,我们学校和其他学校一样,从2001年秋季就参加了课改实验,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我努力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一个学生能够学到必需的数学,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教学设计〗
  (一)活动一:寄书
  1.引导学生观察第一个情境图。(教材第8页)
  师:前几天,笑笑到邮局寄书给她的好朋友小明。请你们仔细观察这幅图,再与同桌说一说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并列出算式。
  (学生独立观察,认真审题,先列出算式。教师巡视,再到黑板前列出算式:1.6+12.4=?)
  师:(指着算式)这是我看到的一些同学所列的算式,有没有列式与这个不同的呢?
  (学生还有可能列出:12.4+1.6=?)
  师:为了帮助笑笑解决寄书的邮费问题,我们列出了正确的加法算式。大家现在能不能估算一下笑笑大约一共要付多少邮费呢?所需邮费一定不会多于多少元,也一定不会少于多少元?你们先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告诉小组里的同学。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解释估算的过程。请小组派代表汇报,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师:刚刚我们对所需邮费进行了估算,我们现在就来看一下谁的估算最接近正确答案。请你选择你喜欢的算法,独立完成所列算式的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
  师:看一看教材中三位小朋友是怎么计算的。其中哪种算法和你的一样?哪种你没有想到?你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让学生先想一想,然后再回答。)
  师:进行加法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先在小组内讨论,再在全班交流。主要围绕“小数点要对齐和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进行交流,教师归纳总结,进一步明晰小数加法的算理。)
  师:那么,这两包书的邮费相差多少元?你能列式解答吗?
  (学生列式解答,并在全班交流。)
  师:在计算小数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2.出示教材第9页“练一练”第2题。
  师:请你当森林医生,为这些小树治病。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反馈。)
  (二)活动二:购物
  1.出示教材第9页“练一练”第3题的情境图。
  师:今天,小明、小青和他们的妈妈一起去邮局领笑笑寄过来的书,他们非常开心。后来,他们又一起去逛商场购物。他们先来到了书店。小明想买《动物世界》和《童话故事》这两本书,他带40元钱,够吗?
  (引导学生弄清题意。)
  师: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你可以采用什么方法?
  (学生交流:可以直接计算,也可以估算。)
  师:如果我将题目改为“小明带40元买这两本书,还剩多少钱?”这两道题还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问题不一样。课本上的题目只是问40元够不够买这两本书,而改后的题目则问具体还剩多少钱。)
  师:那么,这两道题都能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吗?
  (不能。)
  师:那么,哪一道题能用估算来解决,而哪一道题必须要进行具体的计算才能解决呢?为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体会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必须计算,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只需估算。)
  2.出示教材第9页“练一练”第4题。
  师: 妈妈买笔花了15??8元,还剩34??2元,妈妈带了多少钱?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列式的。
  3.出示教材第9页“练一练”第5题。
  师:小明、小青和妈妈逛完书店,来到了超市准备采购一些食品。谁愿意当这家超市的服务员,向大家介绍这些食品呢?
  (学生独立完成第(1)~(3)小题,并在全班交流反馈。)
  (三)活动三: 小结
  〖教学反思〗
  这节课通过“寄书” 这一活动让学生学习小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让学生以已有的小数加减法(没有进位或退位)算理和算法的知识、整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知识为铺垫,自主学习和探索本课的新知识;学生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和与同伴交流各自不同的算法的过程,深刻地体验到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会有不同的计算方法,算法的策略是多样化的。
  本节课教师主要是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索,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能够很顺利地完成知识的迁移,掌握新的知识。同时,本节课还要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在这个环节中,我认为教师的适当引导是这节课成功的关键。如,在新课开始时,先让学生理解题意列出算式,再向学生提出估算的要求:大约一共需要付多少元的邮费?所需邮费一定不会多于多少元,也一定不会少于多少元?但是在第一个问题“大约一共需要付多少元的邮费?”的解决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我的设计构思出现了偏离,大部分学生并没有估算,而是直接算出结果。从这可以说明,学生的估算意识还有待于提高,仍需加强培养。在最后的采购食品的问题中,我注重启发学生从新的角度提出新颖的数学问题,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案例点评〗
  1.以学生掌握的小数加减法(没有进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以及学生已具有的处理进退位加减问题的经验为基础,本节课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学生结合生活实践探索新知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理念。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让每一位学生都有独立思考的机会。
  2.把学习小数加减法(进位或退位)的知识探索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
  3.注重学生合作交流意识的培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4 19:46 , Processed in 0.050400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