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35|回复: 0

[数学下册] 三年级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平移和旋转》教案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6 15:29: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编写的,是以前小学数学里没有的。平移和旋转是常见的、也是比较简单的运动方式,教学平移与旋转的知识,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描述物体的运动,从而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首次教学平移与旋转,对它们的认识只能是初步的,只要求结合实例认识,不进行抽象的描述,更不下定义。在方格纸上平移的图形应该是直线图形,而且是比较简单的图形。只要求平移一次,或是水平地左、右平移,或是竖直的上、下平移。全单元内容分成三部分编排,第24页上面的例题教学平移和旋转现象,第24页下面的例题和“试一试”教学方格纸上平移图形,“想想做做”配合两道例题的教学。还有一次实践活动,用图形平移的方法制作花边。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认识平移、旋转的教学活动。
  为了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教材设计了“观察”“判断”“寻找”“表示”四个教学活动。首先是观察例题里两组物体运动的图片,体会这些物体是怎样运动的,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的现象。第一组物体的运动是火车在直的轨道上行驶,电梯在电梯井里上、下移动,缆车挂在缆绳上移动。这些物体运动的共同特点是沿着直的路线移动,物体的每个部分都有相同的运动方向、运动速度和运动距离。第二组物体是风扇叶片、螺旋桨、钟摆的转动,它们运动的共同点是物体的每个部分都绕同一个点(或同一条直线)转动。引导学生想象这些物体是怎样运动的,寻找同组三个物体运动的相同点,是感知平移、旋转现象的教学要领。
  第二项活动是凭籍对平移、旋转现象的初步感知,继续观察其它物体的运动,丰富感性认识。“想想做做”第1题提供了九个物体的运动情境,让学生判断哪些运动是平移、哪些运动是旋转。这道题有两个作用,一是体会平移、旋转是常见的运动,二是加强对平移、旋转运动的体验。教学时要指导学生说完整的话,如图中的××在△△,或者图中××的运动是△△。
  第三项活动是“想想做做”第2题,寻找生活中见过的平移、旋转现象。设计这项活动有两个目的,一是培养用数学眼光看待、理解、描述生活中常见现象的习惯和能力,二是检验学生是否正确体验了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
  第四项活动是用手势表示平移和旋转,这是对这两种运动现象的感性认识的一次概括,概括方式的特点是不用语言,用动作表示。在学生手势表示时,既鼓励创新与多样,也要注意正确。
  2.方格纸上平移图形的教学活动。
  这部分内容分两个层次教学。第24页下面的一道例题是看懂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分两步进行。先是看着方格纸上小房图原来的位置和平移以后的位置,理解“小房图向右平移了6格”这句话的内涵。体会这句话讲了小房图位置变化的方式的是平移,平移的方向是向右,平移的距离是6格。从而明白,讲述一个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位置变化,需要讲清楚平移的方向和距离两个内容。还要体会“6格”是怎样数的,在实践和交流中得到数的方法。第二步是看看、数数金鱼图、火箭图分别向哪边平移了多少格,把小房图平移的体验应用到其它图形的平移上来。
  另一个层次是第25页“试一试”,在方格纸上平移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在操作和交流中体会:要平移图形,只要平移它的各条边;要平移边,只要平移它的端点。从而整理平移图形的一般方法:先平移各个顶点,把相邻顶点连线,围成与平移前完全一样的图形。
  在安排图形平移的练习时要注意两点,一是平移的图形要简单,边数不宜多,不要出现曲线图形;二是平移的距离要稍远些,防止图形平移前后有重叠的部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0-29 12:55 , Processed in 0.055574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