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2|回复: 0

[数学下册]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加法的意义和交换律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6 15: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并能在实际计算中应用.
  2、使学生掌握加法交换律,并会应用定律进行验算.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由于学生对加法的计算已经比较熟悉,对加法的意义及加法交换律也有了感性认识,所以这节课就是要明确地概括出加法的意义及加法交换律,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因此教学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加法的意义及加法交换律的过程中.
  教学难点:
  由于学生对抽象概括定义、定律重视不够,又不习惯于用加法意义进行说理,因此这也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39+47           83+15         420+180
  47+39           15+83         180+420
  2.口答.
  (1)小明栽了18棵杨树和14棵柳树,他一共栽了多少棵树?
  (2)小敏做了25朵红花,做的黄花比红花多5朵.做黄花多少朵?
  (3)赵强读一本书,已经读了46页,还有58页没读,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二、学习新课
  师:我们已经学过了加法的计算方法,今天要在学加法知识的基础上,明确概括出加法的意义,并且能应用它解答实际问题.(板书: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
  1.教学加法的意义.
  (1)例 一列火车从北京过天津开往济南,北京到天津的铁路长137千米,天津到济南的铁路长357千米.北京到济南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读题后,师生共同完成线段图:
  学生独立解答:
  137+357=494(千米)
  加数加数和
  答:北京到济南的铁路长494千米.
  提问:
  ①这道题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②加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
  ③要合并的两个数指的是什么数?合并成的一个数指的是什么数?
  引导学生明确:要求北京到济南铁路的长度,就要把北京到天津的铁路长137千米和天津到济南的铁路长357千米这两个数合并起来,所以要用加法计算;加法是求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要合并的两个数是137千米和357千米,合并成的一个数是494千米.
  启发提问:加法的意义是什么?说说看.
  引导学生概括出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教师板书加法的意义.
  练一练
  练习十一第1题,应用加法的意义说明各题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在学生独立计算的基础上,教师强调要合并的两个数和合并成的一个数分别指的是什么数,从而让学生更深刻理解加法意义,并会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加法各部分名称.
  提问:例1中的137和357在等式中叫什么数?(加数)它们相加得到的494叫什么数?(和)
  教师板书.(写在例1算式的下面)
  教师联系加法意义说明:相加的两个数也就是要合并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也就是合并的结果,叫做和.
  反馈提问:你能根据加法的意义说明72+28=100这个算式的各部分名称吗?
  (3)加法中有关0的问题.
  提问:
  ①我们例1做的加法,两个加数是什么样的数?(是自然数)
  ②任何两个自然数相加的和与加数比较会怎样?(相加的和会比原自然数大)
  ③0和一个自然数相加的和会怎样呢?(0和自然数相加还得原来的自然数)
  引导学生讨论:
  0的加法可能有哪几种情况?举例说明.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确: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4)阅读课本第47页“加法的意义”.
  2.教学加法交换律.
  根据加法的意义引出加法交换律.
  提问:
  (1)我们刚才计算例1时,求济南到北京的铁路长用137+357,根据加法的意义还可以怎么算?(还可用357十137)
  (2)观察比较一下,这两种解法的结果,能得出什么结论?(可以得出:相加的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也可说出这是两个相等的式子,写成137+357=357+137)
  教师指出:我们不能只根据一个例子就得出结论,我们必须多参考几组不同的数目.
  (3)出示18+17~17+18
  350+150~150+35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25 13:57 , Processed in 0.075626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