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8|回复: 0

[数学下册] 四年级数学教案——《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6 15: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2.使学生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3.使学生会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4.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位,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三、总体感觉
  1、整个单元的编排体系、教学重难点与以往教材相通。
  这一单元大家都非常熟悉,这是一个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跟原来的基本一致。
  小数的概念比较难理解,计算起来也比较复杂。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本套实验教材仍然采用了以往教材的编排体系,把小数划分为两个阶段教学。第一段安排在三年级下册,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认识两位小数,学习一些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第二段安排在四年级下册,在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让学生开始系统学习小数。
  2、简化了对小数的意义的叙述。
  小数实质上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其依据是十进制位值原则。省编教材里用了一大段文字来描述小数的意义。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实验教材着重从“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来说明小数的意义,使学生明确: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淡化了十进分数为什么可以依照整数的写法用小数来表示的道理。
  3、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材单设一小节“生活中的小数”,将生活中的小数、单名数与复名数的互化合并在一起进行教学。并且注意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来介绍单名数与复名数的互化,使学生体会到单名数与复名数的互化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三、教学实践与反思
  1、重视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1)牢记小数数位顺序表,可以为学生系统学习小数意义,读写,大小比较,位置移动提供基础。
  (2)正确区分“数位和计数单位”,P51我们认为计数单位和进率的教学放在这儿不太合适,如果调整到P52结合数位顺序表一起教学可能会更加顺一点。
  (3)要重视对知识的概括性语言,比如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小数的读写等。这些知识原来初步认识时虽然接触过,但那时候还没有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认识,这里除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外,还要对知识进行总结,另外还有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总结,这个单元的概念、法则、性质比较多,并且非常重要。比如小数的基本性质,它是小数计算的基础,小数点的移动规律是小数乘除法的重要依据,也是名数改写的重要基础。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变化的规律在表述上与老教材相比,语言更加严密,改变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中“扩大......倍”“缩小......倍”的说法。针对长期以来一直存有争议的“扩大几倍就是乘几,缩小几倍就是除以几。”的规定,(有人认为把A扩大N倍,结果应该是A+NA,还有人提出“倍”不能用于缩小等等),实验教材进行了尝试性的改变。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中,将“扩大......倍”“缩小......倍”叙述为“扩大到......倍”“缩小到......分之一”希望通过实验教学的探索找到解决此问题的有效方法。但学生似乎对“缩小到原数的1/10、1/100、1/1000”不能真正理解,反而对“缩小了10倍、100倍1000倍”更易理解和口述。我们采用的方法是:老师教学时用书中的表述方法,具体则允许学生两种都行。
  2、重视“单名数与复名数改写”的教学
  教参中提到:将生活中的小数、单名数与复名数的互化合并在一起进行教学。并且注意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来介绍单名数与复名数的互化,使学生体会到单名数与复名数的互化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但教材在课时、练习等方面的安排显然是不足的。而且教材里关于单名数复名数的改写,不是以例题的形式出现,而是用“想一想”的形式出现的。
  在以后的练习中只出现了4次,分别是书70页3书71页7书77页12书79页4都是高级单位的单名数与低级单位的复名数之间的改写。我们认为应该在教学中和学生一起提炼出改写的基本方法。同时应以例题的形式出现,并在练习的题型和量上予以保证。
  3、关于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如求0.975的近似数时,保留两位小数、精确到百分位、精确到0.01、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这几种表达意思都是相同的。
  (2)引导学生能正确处理求近似数过程中产生的“0”。
  能正确区分什么时候要“添0”、什么时候要“留0”,什么时候要去“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4 21:18 , Processed in 0.049868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