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8|回复: 0

[语文下册] 小学语文三年级片段教案——巧妙指导个性化朗读——《桂花雨》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6 11:5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师: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读完后,想想、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读这一部分?为什么这么读?
  生1:老师,我喜欢读的是"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总是问母亲:'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呀?'"
  师:请你说说为什么喜欢读这一句子。
  生1:因为我从这个句子体会到作者盼望摇桂花的迫切心情。
  师:那你觉得该怎么读?
  生1:我觉得这个"妈"字应该读长一些。学生试读。
  师:谁有不同的看法?
  生2:我觉得这个"妈"应该读得短、快一些。
  师:为什么?
  生2:因为读得短、快一些才能读出作者盼望摇桂花的迫切心情。学生试读。
  师:谁还有不同的看法?
  生3:我觉得这个"妈"可以读得长一些,不仅可以读出作者盼望摇桂花的迫切心情,也可以读出作者的撒娇。学生试读。
  师:请同学们用你自己喜欢的语气读读这句话。
  全体学生试读,读出自己喜欢的语气。
  [评析]
  听着学生这样极富创意的朗读,我不禁想到《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是啊,朗读是一门艺术,指导个性化的朗读更是一门艺术。在本段教学中,学生把文中的人物读活了,重在老师能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让学生进行有创造的思维,指导个性化的朗读。这样个性化的朗读,既能意会生情,又能表意传情。离开了朗读的中介,学生是很难理解课文、理解课文中的人物,当然更谈不上让人物活起来。其实,一篇课文读懂了,读出味来了,教学方法也就随之有了。好的教学方法,也是读出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26 21:06 , Processed in 0.039615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