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4|回复: 0

[语文下册] 听蒋春梅《石榴》有感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6 11:48: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石榴》这篇课文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形象,记述条理清楚,是学生学习语言和习作的范例。今天听了蒋春梅老师执教的《石榴》一课,我有几点想法,很不成熟,而且,也是个人的浅见,供大家探讨。
  1、蒋老师能运用媒体,通过形象、生动的图画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但如果在课前能将网上的这些优美的图片重新进行组合,设计课件,那么在课堂上会充分发挥媒体的辅助作用,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句子。
  2、准确把握练习说话的契机。其实在无锡听课时,我也听了一堂《石榴》的第二课时的教学。那位上课的老师很会抓住学生练习说话的契机,通过学生图文结合,发挥想象,拓展说话,真正做到了语言的积累。如石榴花还是花骨朵时,老师让学生观察图,完成这样的句式填空:()的花骨朵,像()的小葫芦。然后学生练习说话。石榴花慢慢地开放,老师再问:“在小朋友的眼中,这刚开的小花,还像什么?”课堂一下子活跃起来,各种各样的想象展现在课堂上:“像点燃的火把”“像小姑娘的裙子”“像小铃铛”“像羽毛球”等等。石榴花完全开放了,老师又问:“这时的石榴花又像什么?”学生的答案精彩纷呈。由这里我觉得这位教师很会找学生练习说话的契机,而且训练层层深入,学生好象有说不完的话。
  蒋老师课堂上也进行了说话的练习,但由于预设与生成相差太远,因此,使得这一环节最后以失败而告终。蒋老师要求同学们用“先……逐渐……最后”说句话,一看到这组词,我的心里就泛起了嘀咕:这怎么说呢?这时蒋老师有启发学生说:“比如早晨起来……”学生没经过多少思考就起来回答:“早晨起来,我先穿衣服,逐渐……?”学生哑然,怎么表达呢?这时才发现练说话的句式有那么点的错误。
  所以在课堂上设计练说话时要准确地把握好时机,确实有练说的价值,我们再去让学生说话,而且要指导得法,才能使我们的课堂语言的积累真正落实到实处。其实说来容易,但自己操作起来也很困惑啊,希望在语文教学中能共同学习,相互探讨,一起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24 23:26 , Processed in 0.039293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