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1|回复: 0

[语文下册]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2)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6 11:45: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通读课文,提问
  1.接力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了解了什么?有什么问题?
  2.学生全班交流。
  二、理解课文
  1.第一自然段教学。
  (1)齐读第一自然段。
  (2)由泡泡中的提示语“我能体会到当时水是多么重要”引导第一自然段表达的主要内容。
  (3)抓住“干涸”“干枯”“焦渴而死”等关键词语引导学生体会当时水的重要。
  2.主体部分教学。
  对课文主体部分的教学可借水罐的神奇和一次次变化为线索来进行。水罐的神奇和一次次变化主要体现为:
  空木水罐──有水木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满的──银水罐──金水罐──从中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
  (1)从空木水罐到有水木水罐:小姑娘对母亲的爱使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
  (2)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满的: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等词句,体会小姑娘的心情,感受小姑娘对母亲的爱。正是小姑娘对母亲的爱,使水罐再次显示出它的神奇。
  (3)水罐变成银的:引导学生由第一自然段“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想象:小狗可能是因为渴极了走不动。
  (4)水罐变成金的:小姑娘的母亲认为自己快要死了,把水让给小姑娘喝。水罐又一次变化的原因是母亲对小姑娘的爱,可见水罐的神奇并不在于小姑娘本身,而在于爱心。只要有人献出爱心,水罐就会发生神奇的变化。
  (5)从水罐里跳出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抓住“再也忍不住”“咽了一口唾沫”等关键词句,引导学生了解小姑娘当时多么想喝水,从而体会她把水让给别人是多么动人的行为。
  3.重点理把握“爱心”这一主题,引导学生比较几个故事情节:
  小姑娘为母亲找水,小姑娘分水给小狗喝,母亲让水给小姑娘喝,小姑娘把水让给路人喝,从而得出“爱心”主题。
  三、升华内容
  1.理解课题。
  思考:为什么课文不用“神奇的水罐”“水罐的变化”“一罐水”等作题目,而用“七颗钻石”?
  四、课后延伸
  1.课后选做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22 21:53 , Processed in 0.065090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