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8|回复: 0

[语文下册] 《半截蜡烛(A、B案)》教学设一二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6 11:39: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课前准备
  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基本情况。
  2.记叙文《生死攸关的烛光》。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畅谈感受
  1.出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写法上很特殊的课文──《半截蜡烛》,请大家读读课文,看看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2.学生读课文,自由交换意见。
  3.课堂交流每个人自己的看法。
  学生的意见会主要集中在这样几个方面:
  (1)课文开头列出了时间、地点和人物。
  (2)整篇课文是对话的形式。
  (3)课文的中间用括号的形式提示当时的情景、人物的动作、神态等。
  4.教师随机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一种新的文体──剧本。
  二、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我们今天读的是剧本,读剧本和读课文有点不一样,你能读懂这个剧本吗?轻声地读一读。想想这个剧本讲了一个怎么样的故事?
  2.课堂交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大意。具体的说法可以有很多种,不要过于强调概括和简练,只要能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转述出来,并能说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经过,都应该得到鼓励。
  3.说说读剧本和读课文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从剧本里读懂这个故事的?
  学生可能会有各种回答,教学重要尊重学生自己的阅读感觉和体验,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认识到(不一定能明确的说出)读剧本更要联系上下文,联系具体的情景。
  三、深入阅读,感受形象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保护半截蜡烛的?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2.想象体验:半截蜡烛被点燃了,正在一点一点的熔化,如果秘密被德国鬼子发现,那会怎样呢?
  想象的空间很大,大致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1)德国鬼子对伯诺德一家的迫害;
  (2)德国鬼子对地下活动的破坏等。
  对学生的想象要有引导,要求用具体形象的语言而不是用概念化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想象。
  3.在这样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怎么做,怎么说?她当时的神情会是怎么样?心情又是怎么样?
  尝试朗读“太对不起了,先生们,忘了点灯。瞧,这灯亮些,可以把这个昏暗的小蜡烛熄了。”
  4.在这样的情况下,杰克怎么做,怎么说?她当时的神情会是怎么样?心情又是怎么样?
  尝试朗读“天真冷。先生们,我去柴房抱些柴来生火吧。”
  5.在这样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怎么做,怎么说?她当时的神情会是怎么样?心情又是怎么样?
  尝试朗读“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
  6.自由组合成小组,尝试表演这段故事。
  四、内化形象,感悟语言
  1.闭上眼睛,想象故事中的每一个人物,谁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试着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你脑中的这个人物形象,写一写。
  2.交流每个人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并说一说,你的印象来自于课文中的那些词句,有感情的朗读。
  五、拓展延伸,比较阅读
  1.阅读记叙文《生死攸关的烛光》。
  2.说说课文和记叙文《生死攸关的烛光》各有什么特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8-18 17:16 , Processed in 0.054265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