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8|回复: 0

[语文下册] 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之二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6 11:37: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设计理念】
  “大语文”教学观提倡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教《草船借箭》这课,教师不读《三国演义》,特别是第42回至第46回,就很难把课文讲清。而如果教师不仅自己读,还组织学生读,教学就会事半功倍,收到意思不到的效果。
  【设计特色】
  课内课外结合,自读自悟结合。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课前准备。
  读《三国演义》第42回至第46回。想一想:
  1.当时魏、蜀、吴三国的形势是怎样的?
  2.周瑜为什么妒忌诸葛亮?他说过哪些要加害诸葛亮的话?
  3.草船借箭是在什么季节进行的?经过是怎样的?(季节对于草船借箭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二、请学生介绍当时形势。
  介绍周瑜妒忌甚至要加害诸葛亮的表现。
  三、展开谈话,理解历史背景,学习部分生字新词。
  四、阅读全文,分清过程。
  1.读全文,将草船借箭这一事件分为几个部分,然后用自己的话复述。(以学生自己分段、自列段意为主,不强求统一,但要注意纠错,激励学生创造。教师选取其一作为教例。)
  2.借分段的机会讲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自读第2至第5自然段,指导感情朗读。
  1.找出这几段的特点。(以对话形式出现,且无提示语。)
  2.根据人物对话内容,揣摩人物思想状况、性格特点,自加提示语。
  3.分角色朗读。在朗读中注意读出语气,探究人物特点。(通过感情朗读,感受人物形象。)
  六、读第6至第9自然段,了解借箭经过。
  1.先说经过。出示示意图(图略),自己读书,自己画图,说明理由(也就是因果关系。)
  2.分析保证借箭成功的因素。
  (1)雾的作用。(冬季,雾在四更最浓。)
  (2)船的作用。(草人——雾中似人;相连——空隙较小,易于受箭,正反都可受箭。)
  (3)曹操多疑之心。(不仅不轻易出动,令弓弩手射箭,不调六千名弓弩手,使箭更多。)
  (4)士兵作用。(擂露呐喊,虚造声势,引敌射箭。)
  (5)水的作用。(冬季刮西北风,使船回去时“顺风顺水”。这时文章第二次提“冬季”;等到曹军发觉时,船已飞一样驶出二十多里。)
  总结:天时、地利、人和等各方面的因素,诸葛亮都考虑到了,基于这些周全的考虑,诸葛亮作出了巧妙的安排,这就叫——“神机妙算”。而周瑜都没想到,当他知道这一切时,一定是——“自叹不如”。
  七、深究“借”字,再塑诸葛亮形象。
  八、听写字词,准备复述。
  【评点】
  按系统论的观点,开放系统是与外界有能量、信息和物质交换的系统。本案以“大语文”观为指导,把课堂阅读与课外阅读(《三国演义》第42至第46回)结合起来,实行“大阅读”策略,是很有教学价值的设计。这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草船借箭》的理解,而且从根本上激发了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爱好,开拓了阅读视界,使他们终身获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4 16:20 , Processed in 0.050654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