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0|回复: 0

[语文下册]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一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6 11:36: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让学生搜集有关鲈鱼的相关资料。
  2.搜集有关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他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我了解他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却能把一件事做得对做得好。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
  2、与学生共同理解“启示”一词的含义。
  3、读课题,从题目中,你提出哪些问题?
  为什么钓鱼会使我从中受到启示?
  会得到什么样的启示呢?
  [课文的疑点往往是学生质疑问难的突破口,同时也是将教学过程向纵深推进的突破口。从题目入手,引导学生质疑,提出自己迫切需要了解的问题。此刻,学生的思维是积极的,兴奋的,主动的。近而,自由地进入与文本对话的动态之中,激发学生阅读乐趣。]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刚才同学们提出了问题,那么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
  [从整体入手,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阅读的概括能力。]
  (学生读书、思考,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3.自学生词新词。
  4.自学检测:
  A.认读生字与写字。
  B.体会词语的含义。
  涟漪:细小的波纹。
  小心翼翼:非常小心,丝毫不敢疏忽。
  翕动:翕,收敛。(嘴唇)一张一合。
  皎洁:(月亮)明亮而洁白。
  乞求:请求(对方)答应。
  不容争辩:不允许争论、辩说。
  诱惑:吸引。
  抉择:挑选,选择。
  告诫:警告劝戒(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
  C、汇报预习情况。
  了解鲈鱼的特点:早春在咸淡水交界的地方产卵。为了保证鲈鱼的繁衍,产卵期间禁捕。而作者捕鱼的时间是鲈鱼开放日的前一个晚上。
  三、熟读课文,理清课文记叙的线索
  1、初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完后,想想,课文哪部分写了钓鱼,哪部分写了启示?
  2.再指名分段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对个别学生不能准确理解的词进行处理)
  3.三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明确意义段,有利于更好的理解课文。」
  为什么每当“我”想起这件往事,内心总充满了对父亲的崇敬?(分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一篇课文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读,读懂意思,读出味道。」
  四.品读课文,体会由钓鱼到放鱼的经过。[
  1、品读“钓鱼”
  (1)请用心读课文的钓鱼部分1-3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看你能读懂些什么?
  「把读书的时间教给学生,把读书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读中感受。」
  (2)引导学生体会:
  “我”钓到鱼时是什么样的心情,父亲是什么样的心情。划出相关的语句,并在重点词下打上着重号。
  (3)理解句子,积累词语。
  重点指导:啊,这样大的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相机问:“我”钓到的是一条什么样的鱼?我得意什么?父亲得意什么?.
  同时积累词语:惊喜、喜出望外、高兴、兴高采烈
  「语文的学习贵在理解和积累,平日里教师注重此项训练,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4)朗读训练,体验心情
  “钓鱼”这部分有关于月夜的描写,写得很美,很静,能找出来美美地读一读吗?应怎样读呢?
  月夜的描写:涟漪、银光闪闪——读得慢一些,给人以回味。
  议一议,读一读:钓鱼的过程应怎样读?
  钓鱼的过程描写很细腻,表示动作的词要读的轻短、活泼
  生总结怎样读出作者的得意?
  师生互评,有利提高。
  (5)小结:谁来归纳一下这一段写的什么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读中感知整体,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2、研读“放鱼”
  过渡语:是呀,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大鱼,多令人高兴呀!但作者为什么又忍痛割爱放了调到的大鱼呢?
  (1)读课文“放鱼”部分4--9自然段,你能体会到“我”复杂的心情吗?划出相关词句,好好读一读。
  (2)采取分角色读的方式来学。
  (3)引导提问:在“我”钓到鱼时,父亲是得意的,而面对着到手的这条诱人的大鲈鱼,父亲和我没得意多久就面临着一个难题,什么难题?
  ①生说难题。
  ②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师引导学生理解:从“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可以体会到两层意思。第一,父亲也很喜爱这条漂亮的大鲈鱼──鱼是那样的大,“我”平时虽然经常跟父亲去小岛钓鱼,却“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鱼是那样的可爱,鱼鳞在“银色的月光下”闪闪发光,还“轻轻翕动着”鱼腮,父亲和“我”一样喜欢并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第二,正因为大鲈鱼这么漂亮可爱,所以从情感上说父亲也舍不得放掉它,“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是因为父亲也在经历实践道德的考验:放,还是不放?
  此时,爸爸和我的态度是怎样的?爸爸的坚定,从哪儿看出?
  师引导学生理解:读“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这句话,我们需要让学生体会到父亲的坚决,“得”──一定、必须,不容争辩、没有商量的余地;同时也应该让学生体会父亲的慈爱──父亲是理解孩子的心情的,但实践道德是没法妥协的,违背了孩子的意愿,也只得孩子去做,这是做为一位真正爱孩子的父亲必须做的,并不是不懂人情。普普通通的一声“孩子”之称,充满了父亲温柔和深情。[
  “我”依依不舍,从哪儿看出?
  a“乞求的目光”扩展理解。
  b放鱼动作,从慢慢地看出他想干什么?为什么不想放鱼?
  读文理解作者的心理变化:
  (1)“得意”
  读句子:“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轻轻翕动着。”
  (2)急切、不理解
  读句子:“爸爸!为什么?”
  (3)委屈、难受
  读句子:“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
  (4)乞求(换个词)
  (5)无可奈何、恋恋不舍、遗憾……
  读句子:“从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没有商量的余地。”
  (理解“不容争辩、没有商量的余地”。)
  “我慢慢地把鱼从鱼钩上……消失在湖水中了。”
  学生总结:作者不愿意放鲈鱼的原因:
  预案:
  ①这条鱼是我好不容易钓到的。
  “过了好长时间,……溅起了不少水花。
  《江上鱼者》这首诗: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鲈鱼美,作者写得也美极了,用词恰当准确,随机读给大家听。古人都爱鲈鱼,作则能亲眼见到这样美,这样大的鲈鱼,怎么能舍得放呢?
  鲈鱼又大又美,书中写道:“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
  (是呀,这么大、这么美的鱼,我很难拒绝这样的诱惑。)
  ②当他钓到鱼的时候,周围没有人。
  “到处是静悄悄的……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因为此时只有天知,地知,和他的爸爸两个人知道。
  放掉鲈鱼,因为离鲈鱼开放的时间还没有到。做人要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
  (4)小结:谁来归纳一下这一段写的什么内容?
  从钓到大鲈鱼到把大鲈鱼放回湖里,“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抓住主要词句体会“我”对大鲈鱼的喜爱,感悟放弃已经到手的大鲈鱼之难。抓住描写爸爸神态的细节和相关词句,体会父亲对“我”严格的道德教育和深深的爱。
  「阅读使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带替学生的阅读时间,教师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的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为什么放鱼?从而更好的理解启示的意义。」
  五、教师小结,提出思考问题
  师:在鲈鱼捕捞开禁前的2个小时,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却在父亲的坚持下,又把它放回湖里。这一过程并无人看见。小时候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件事,对我有什么启示?这些内容我们下一节课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13钓鱼的启示
  钓鱼得意
  急切
  放鱼乞求
  无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8-22 18:13 , Processed in 0.060137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