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4|回复: 0

[语文下册]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爬山虎的脚究竟怎样爬墙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6 11:35: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第七单元讲读课文《爬山虎的脚》是叶圣陶老先生的一篇文章。属于小学语文教材中年级片段训练选用的传统教材。
  “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是小学中年级过渡期读写训练的关键项目。《爬山虎的脚》在教材中肩负着这一训练项目的首要任务。教学中一定要凭借课文使学生明白,作者围绕爬山虎的脚很神奇这个意思是怎样选择材料、安排顺序,又是怎样把每一个材料写清楚写具体的。才能使学生既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又学到了作者的写作方法,实现教学目标。
  但是,课文中有关爬山虎的脚怎样爬墙一段描写,我在教学中感觉到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甚至产生误解。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起初我在备课时也有些发蒙,仅仅看这些文字描述,实在想像不出爬山虎的脚究竟是怎样爬墙的,因为爬山虎毕竟不是动物,而从“……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感觉它就像动物一样迈着步子往上爬。总觉不妥。于是就仔细琢磨本段中的第二句:“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一“直”一“弯”一“拉”使我情不自禁地伸出了自己的手臂,附在墙上做试验,这一试让我恍然顿悟,随着手指的变曲,胳膊便被自然带动向上升。原来爬山虎的脚就是这样带动嫩茎爬墙的。我连续作了几个“直——弯——拉”的动作,感觉这就是动物在爬墙。于是,我的大脑中出现了电影里的慢镜头。植物的生长本来就是缓慢的,非生物研究者的长期守候,平常人是难以发现它的生长动态的。爬山虎的爬行和动物的爬行原理是一样的,差别只在于慢与快。琢磨来琢磨去,我就这样理解了叶老的那一段文字。
  课堂上,我估计这一段的理解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果不出所料,我引导学生在细读这段文字之后,想像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爬墙的,学生们直摇头。没办法,爬山虎是一种供观赏的植物,西北农村是很少种植的,孩子们即便是有人见过,也是偶尔入城从机关大院看到那满墙的叶子,并没有注意到它的脚,所以缺少认知条件。于是我用手臂在黑板上做了演示,学生也模仿着做,一双双皱起的眉头舒展了。显然他们也顿悟了,领会了爬山虎的脚是怎样一“直”一“弯”地将嫩茎“拉一把”的,我看见学生们的手在墙上、桌子上慢慢地连续“爬”着,神情兴奋,显然,学生的理解跟我一样:爬山虎的脚爬墙时跟动物爬行时相似。
  幸亏这是一堂公开课,全校老师都来听。一下课,两位同事就来提意见,说爬山虎的脚不是像动物一样往上爬,而是爬一脚就牢牢地巴住墙,等长出新的脚然后再爬一下,每只脚只爬一下,便巴在墙上不动了。我很懊悔,责备自己没有提前去请教自然老师,犯了知识性的错误。我再次琢磨那一段文字,觉得如果补上一句就清楚了: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就变成了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然后抽出新的茎,长出新的叶片新的脚。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8-4 12:48 , Processed in 0.057099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