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9|回复: 0

[语文下册] 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练习3》教学设计之一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6 11:35: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训练内容]
  这个练习共安排8道训练题,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用钢笔描红。
  2.了解“一”的变调规律。
  3.按要求写词。
  4.照样子扩展句子。
  5.熟记成语。
  6.读背谚语。
  7.说话练习。
  8.学写毛笔字。
  [教学要求]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略)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引导学生弄清楚题目的要求。
  2.指导。
  (1)请学生自由试读这两行词语,注意“一”的声调变化。
  (2)指名读,思考:“一’’的声调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变化的?有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对这两行词语进行分析比较,从而悟出:第一行的前三个词语,“一’’都在词末,故仍读本调第一声;后两个词语,因“切”、“致’’这两个字念第四声,在第四声字前面的“一”应该念成第二声;第二行词语中“一”,后面的“杯”、“条”、“本”、“丝”都不念第四声,“一”在非第四声字前面声调应该变读为第四声)
  (3)集体读,加深体会。
  (4)教师小结:“一”的变调是口头上的自然变化。拼写时,声调符号仍按原调标注。书上这样标,是为了方便我们学习“一”的变调规律。
  3.练习。
  采用指名读、自由读、齐读等形式,让学生反复练读,从读中进一步体会“一”的变调规律。
  4.反馈。
  (1)请学生说说在什么情况下,“一”的声调要发生变化。
  (2)出示黑板或投影片,让学生认读以下词语:
  万一周一二十一百里挑一
  一夜一册一遍一阵
  一把一年一顶一根
  一心一意一前一后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让学生说说本题的要求。
  2.指导。
  (1)引导学生思考:在学过的词中有哪些词语含有看的意思?哪些词语含有“走”的意思?
  (2)同桌进行讨论,比一比,看谁说得又多又正确。
  (3)指名回答。(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补充,回答中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
  3.练习。
  (1)请几位学生上黑板填写,其余学生填写在书上。
  (2)让学生大声读读自己所填的词语。
  4.反馈。
  (1)同桌互查练习情况。
  (2)表扬做正确的同学,指出存在问题并进行矫正性练习。
  四.教学第四题
  1.审题。
  2.指名读题。
  3.让学生说说本题要求。
  4.指导。
  (1)学生自由试读这两组句子。
  (2)指名读,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每组的两个句子有何不同?
  (3)学生进行比较,知道每组的后一个句子都是由前一个扩展来的,分别把“高”和“安静”具体化了。
  (4)后一个句子的表达效果好?为什么?
  (让学生体会到后一个句子显得生动具体,突出了‘“安静”的程度,表达的意思更明白。)
  (5)指导朗读,加深体会。
  5.练习。
  (1)让学生独立思考,用笔在书上尝试填写。
  (2)自由练读补充后的句子,凭借语感体会补充的内容是否恰当,句子是否通顺。
  4.反馈。
  (1)指名汇报补充的情况。
  (2)指出存在问题并进行矫正性练习。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五题
  1.审题。
  指名读题,弄清题目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正音。
  (3)学生自由读,要求一边读一边思考这些成语的大概意思。
  (4)同桌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
  (5)学生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教师重点讲解以下几条成语的意思:
  志同道合:志向相同,意见相合。
  和衷共济:大家一条心,共同渡过江河。
  比喻同心协力,克服困难。
  休戚相关:比喻彼此利害一致,祸福相连。
  众志成城:大家一条心,就像坚固的城堡一样不可摧毁。
  比喻团结一致,力量就无比强大。
  集思广益:集中众人的智慧,广泛吸取有益的意见。
  急公好义:热心公益,爱帮助别人。
  3.练习。
  (1)自由读。
  (2)同桌互相练背。
  4.反馈。
  (1)指名试背。
  (2)集体背诵。
  二、教学第六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请学生说说本题练习的要求。
  2.指导。
  (1)让学生小声地、自由地练读,要求读通,读顺,读懂。
  (2)指名试读,教师注意纠正字音。
  (3)教师范读后请学生齐读。
  (4)再次让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要求联系课文《学会合作》来说说这几条谚语在意思上有何相同之处。
  3.练习。
  (1)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自由练读。
  (2)指名读、齐读。
  (3)练习背诵。
  (4)指名试背、全班背诵。
  4.反馈。
  (1)检查朗读。
  (2)检查背诵。
  (指名背,表扬当堂能背诵出来的学生)
  第三课时
  课前准备
  1.把班级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每组3~4人。
  2.在黑板上写上“名言交流会”,并加以美化。
  一、教学第七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训练要求。
  2.指导。
  (1) 启发谈话:名言以通俗而精炼的语言反映丰富而深刻的道理,难怪同学们在书上、报刊上看到它时,总喜欢把它抄录在自己的摘抄本里。这样做既可以积累和丰富自己的语言,又可以用它来激励自己,鞭策自己进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举行一个“名言交流会”,待会儿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一句名言讲给大家听,看谁讲得最精彩。
  (2)你知道哪些名言?在这些名言当中,你最喜欢哪一句?
  (3)你为什么喜欢这句名言?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学习的实际情况,或说出自己从中受到的启示、教益,或对照总结出自己的经验、教训,或说出对自己的鼓舞、激励)
  3.练习。
  (1)让学生照刚才指导的样子轻声试说。
  (2)学生轮流在小组里练讲,教师巡回指导。
  (要求说话的同学做到语句通顺,条理清楚,声音响亮,速度适当,听的同学要认真)
  (3)小组评议每人练说的情况,并推选出代表。
  2.反馈。
  3.小组的代表上台讲述。
  [要引导全班学生认真地听,并对同学的讲述作出评价,以鼓励为主]
  第八题(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8-26 16:28 , Processed in 0.078779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