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6|回复: 0

[语文下册]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小猫种鱼》一分为二看小猫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6 11:35: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的《小猫种鱼》是一篇含义深刻,生动有序,颇受儿童喜欢的课文。可是在评价主人翁小猫上,却有失偏颇。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参考资料,这样总结中心思想:“学习别人的经验决不能死搬硬套。”这种对小猫持讽刺、嘲弄、否定的态度,笔者认为是不妥的,是不全面、不公正的。
  小猫种鱼是单纯“死搬硬套”吗?否,小猫之所以产生种鱼的奇特念头,正是一种勤奋学习,敢于去假想,富有创造的精神。正是我们二十一世纪接班人所应具备的开拓进取精神。
  大家知道,大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看到太阳天天从西山落下,以为太阳躲在山后,就去找。看到鸟儿在天空自由飞翔,便设想人也能飞上天,而且还学老母鸡孵小鸡。发明大王小时候这些奇想怪举和小猫种鱼在性质上有什么两样?你能说这是“荒唐”,是“死搬硬套”?好在爱迪生的母亲懂点教育学,她透过表现现象看到了自己孩子敢想敢干,积极探索大自然执著精神和创造潜能。对孩子不是讽刺、批评,而是热情地给予鼓励、引导和支持,以至后来果然成了大发明家。爱迪生曾自己说过,想当初,如果没有父母支持我,满足我的好奇心,也许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功。
  小猫不一定能像爱迪生一样成为发明大王,但它的种鱼行动从某种意义看很像爱迪生,不怕失败,善于联想,敢于实践。我们的小学生中有没有“小猫”,肯定有!如果有,我们的老师和家长们应怎样去对待“种鱼”?能否从爱迪生的母亲身上得到一些启发呢?
  另外,本文为童话体裁,童话一般多为褒义。作者用童话形式来描绘小猫,在于强调小猫天真、可爱,热爱劳动,勤于观察,大胆联想,至于忽视了事物之间的联系,违背了科学,酿成了笑话,作为刚刚走上社会的小猫是情有可原的。《猴子捞月亮》也是童话,该文的第一个发现月亮掉在井里了是一只老猴子。作者的意图很显然,有相当生活阅历的老猴子应该懂得水有反射功能,不假思索就喊:“月亮掉到井里了”。明显犯了不动脑筋,观察不仔细、调查不深入的毛病。小猫种鱼和猴子捞月亮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所以,我们在教学《小猫种鱼》这篇课文时,不能先让学生去数落、嘲笑小猫如何“死搬硬套”,如何“荒唐可笑”,这不是小猫的主要形象,起码是不全面的,轻重倒置了,歪曲了小猫。打击了少年儿童敢于想象,敢于实践,敢于创造的大无畏改革精神,势必泯灭少年儿童不怕失败、大胆尝试的天性和锐气。因此,我们要一分为二看小猫,缺点是有,优点是主要的。现在实施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开拓性人才,十分需要小猫这样的好苗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1-7 20:26 , Processed in 0.061533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