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2|回复: 0

[语文下册]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陈增巧破巫术》例谈 阅读教学与德育渗透的和谐生成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6 11:34: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强调各门学科要结合自身特点,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等诸多方面的教育。怎样落实课程改革精神,体现语文学科人文特点,下面例举数例谈谈。
  一、创设和谐、自由的人文环境,关注课堂师生生活。
  师:《陈增巧破巫术》这篇课文写了几个人物?
  生:(问题简单,齐声回答)县尉陈增,巫师李恒, 陈增的妻子张氏。
  师: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谁?
  生1:是陈增,因为他聪明能干,破巫术的过程表现出了过人的智慧。
  生2:是李恒,因为此人狡诈,骗人骗财手段有一招……
  (课堂气氛活跃,忽然一位女学生起立)
  生3:我认为是张氏。(课堂平静下来,师生感到惊讶)
  师:(态度温和地)你能说说理由吗?
  生3:(声音很轻)我感到她有点可怜,她被巫师吓坏了。(同学们大笑)
  师:(眼神一亮)其他同学能帮助这位同学思考一下理由吗?(耐心等待,数分种后)
  生4:我也感到张氏可怜,她被李恒完完全全地欺骗了。
  生5:我倒觉得张氏的可怜真正原因是没有知识。
  师:这位同学想的真深刻,在封建时代,不是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俗话么?生6:我想到了学习知识的重要。
  生7:科学知识更重要,不然会被人骗。
  生8:我还想到了没有科学知识就会落后,落后就会挨打的道理。
  (课堂又一次活跃起来,同学争着发言)
  创设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是德育渗透的基础。它的体现不局限在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还表现在课堂营造一种和谐、合作、自由畅所欲言的人文心理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思维及生命的光芒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表现。
  课堂教学过程同时是道德生活的过程。教师、学生的外显行为、语言情感都涉及师生道德体现与人格体验。例如,本教例中教师表现出了良好的教学仪态,循循善诱、尊重学生的教学态度;学生表现出了倾听、尊重、关爱、自主自信等。
  二、渗透和谐寓于语言文字的教学训练之中。
  生:(自由轻声通读课文。)
  师:“悲壮的一幕”中的“悲壮”是什么意思?
  生1:字典中解释指情节悲哀而壮烈。
  师:那么,你觉得文中哪些词与句最能体现“悲壮”这词?谁来找一找,读一读,说一说?
  生:(自由读后多人发言,内容略)
  师:常言道“男儿有泪不轻弹”,然而课文中有这么两句话:“坚强的科马洛夫落泪了”,“科马洛夫又一次落泪了”。“落泪了”还能说这一幕“悲壮”吗,还能把科马洛夫称作是英雄?
  (师生对话,讨论交流,内容略)
  师:你能结合图片提供的情景,用上“悲壮”这个词语写一段话吗?(映示军民抗洪及抗击“非典”的系列图片)
  文章中的思想情感等人文内涵,总是蕴涵在词语、句子中,阅读教学要善于捕捉词、句,在品读、感悟、应用中实施德育的渗透。教例通过文中一词、两句话的个性化阅读与理解,结合说与写的训练,学生潜移默化地洗礼了科马洛夫把科研成果看得重于生命的崇高精神,润物无声般感受了人间亲情、献身科学、公民素养等的感染与熏陶。
  三、教学过程与方法多角度增强德育渗透效果
  生1:我们要牢记历史教训,不能再让“这样”的悲剧发生。
  生2:现在,仍有人在吸“烟”,多么不应该啊!
  师:对!一百多年过去了,现在仍有人在制毒、贩毒、吸毒。请看图片(逐一映示禁毒宣传图片)
  师:看了图片,你还想说些什么?
  生3:造毒者害人也害己,请不要再制造悲剧了!
  师:毒品如洪水猛兽,摧残着人的身体,腐蚀着人的精神……我建议同学从网上或其他地方收集一些资料,搞一次禁毒宣传主题中队会,到时,我再做你们的特邀佳宾!欢迎吗?
  以上片段中,感受到教者强烈的德育渗透意识,善于研究渗透艺术,突出教材中的显性教育因素,挖掘隐性教育因素,补充相关教育因素,通过渲染、陶冶、对比、联系实际、行为实践等多种方法,增强德育渗透效果。这里凭借语言材料,设计课外语文综合性学习,让学生投身道德行为实践与体验,这样的教学贴进社会实际,贴进学生的生活、贴进青少年思想道德成长的需要。
  四、追求课堂教学与课外生活的结合与同一。
  师:小朋友,通过老师读课文,刚才了解了陈毅元帅的一些事迹,你有什么想法?
  生1:陈毅是个英雄,真了不起!
  生2:觉得元帅是个特忙的人,他有那么多事情要做。
  师:说得真好,老师觉得小朋友也很了不起,会一边听一边想了。下面读一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能做到吗?(生自由读)
  师: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生1:陈毅帮妈妈洗衣服。
  生2:陈毅对妈妈很关心。
  师:你能讲得更明白一些吗?“很关心”表现在哪?
  生3:他陪妈妈聊天……
  生4:(插嘴)还细心地询问妈妈的病情。
  师:噢,我明白了,现在,你们觉得陈毅是个怎样的人?
  生5:他那么忙,官那么大,还那么关心妈妈,做这么多细小的事情。
  生6:我觉得陈毅更了不起了。
  师:小朋友,想不想做陈毅元帅这般了不起的人物,能否也从一些关心长辈的细小事做起?
  生7:能,我帮爷爷、奶奶捶背。
  生8:我爸妈上班忙,我自己做饭,做家务。(众学生交流)
  师:小朋友们懂得孝敬长辈了,但做事贵在坚持,大家讨论一下,如何做才能坚持得更好。(讨论做法,制订方案)
  “无论在道德上还是智慧上,学生都是建构性学习者。”知情意行的同一是德育的规律,偏重说教,记住道理是不可取的,学习《陈毅探母》,应教育学生养成孝敬长辈,珍爱亲情的人文素养。课外,无妨要求学生在家庭做些“洗衣服”“谈家常”的小事情,并“吾日三省吾身”养成习惯,把课堂中习得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与平常的行为习惯要求同步发展。发扬美德,要鼓励学生在平日的生活中严格自我要求,用道理来引领自己的行为,生成自我的道德品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3 04:41 , Processed in 0.043326 second(s), 14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