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5|回复: 0

[语文下册]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落花生》教学设计之六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6 11:25: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目的要求 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用“居然”“成熟”造句。
  3、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练习分清课文的主次。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 练习分清课文的主次。
  教具学具 1、自制幻灯片。
  2、写有“读读写写”中词语的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同桌互相检查。
  酿蜜 倘若 有限 枯燥 厌恶 譬如 通俗 风俗
  见识 屠场 疏忽 署名 黯然泪下
  2、今天学习《落花生》。板书:落花生。
  谁知到什么是落花生?落花生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发言。)
  二、检查预习。
  1、指明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读错音和破句的地方。提醒学生注意:“榨”是翘舌音。
  2、这篇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一些什么事情?(学生自由发言,认识可深可浅。)
  三、初读课文,划分段落层次。
  1、提出要求:朗读课文,想想课文可以分成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
  2、学生小声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讨论交流:课文可以分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可以分为三段。第一自然段是第一段,讲播种花生、收获花生;第二自然段是第二段,讲母亲提议过收获节。其余部分是第三段,讲过收获节时吃花生、议花生。)
  四、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2、讨论交流。
  我们姐弟几个认为花生有哪些好处?(味儿美,可以榨油,价钱便宜。)
  父亲却认为花生“有一样最可贵”,这个最可贵之处是什么?找出课文理的话说一说。
  父亲将花生与桃子、石榴和苹果这几种植物相比,在哪一点上赞美了花生?说明了花生的什么品格?(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很实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这说明了花生默默奉献自己的果实,从不夸耀自己的品格。)
  父亲说:“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父亲的希望是什么?找出课文理的话说一说。再说一说自己的理解。(课后思考练习3中的两句话体现了父亲对“我们”的希望,指导学生讨论、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要着重使学生在了解花生品格的基础上,体会到这样一层意思:做人要做有花生品格的人。)
  为什么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因为这几句话虽然浅显明白,却富有哲理,其中蕴含的道理非常深刻,所以对作者一生的为人处事都产生了影响。)
  父亲的话对你有什么影响吗?你觉得应该怎样做一个有花生品格的人?(学生练习学习实际和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教师适时加以引导。)
  五、布置作业:在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学习生字新词。
  1、检查学生的读音。(显示幻灯片)
  2、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提醒注意:“辟”的左半部分不是“启”;“茅”“榨”可用部件识记法记忆字形;“慕”的下半部分是“”,不是“”。
  3、学习新词。
  “居然”是什么意思?找出课文中有“居然”一词的句子读一读,体会这个词的意思和用法。(“居然”就是出乎意料、没有想到的意思。)
  4、分角色朗读课文。
  5、讨论总结中心思想。(这篇课文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收获节上对花生好处的谈论,说明做人要像花生那样,作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三、给课文编写简要提纲。
  1、围绕这个中心思想,课文先说了什么,最后说了什么?
  2、编写课文提纲。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谈花生。
  四、练习分清课文的主次。
  1、根据课文提纲,想一想,在这些材料里面,哪些内容是主要的?
  哪些内容是次要的?(学生讨论回答。如果学生不易理解,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课文:从种花生到收花生要经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从吃花生到谈花生,从谈花生到论人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在学生回顾课文的过程中得出结论:种花生、收花生是次要内容,课文中略写,一笔带过;过收获节时谈花生是主要内容,写得比较详细。)
  2、联系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主次分明的好处。(阅读的时候,抓住谈花生、论人生这个主要内容,就能加深对中心思想的体会。)
  五、完成思考练习3。
  1、学生填写思考.练系3中的空格。
  2、指名说说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3、学生在作业本上抄写这两句话。
  六、完成思考练习4。
  1、齐读小黑板上的词语。
  2、指名说说“居然”“成熟”的意思,并口头造句,适当评议。
  3、学生抄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并用“居然”“成熟”书面造句。
  七、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八、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预习《毛主席在花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14 22:27 , Processed in 0.057342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