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3|回复: 0

[语文下册]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春到梅花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点评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6 11:25: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设计理念】:
  《春到梅花山》是苏教版六年制第二册教材中的一篇记叙文 。课文记叙了早春时节梅花山梅花盛开时的动人景象和人们游览梅花山、观赏梅花的盛况。
  根据本文的特点,结合新的课程理念,本课在教学时要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可采取情境体验和移情体验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梅花开放时的动人景象这一主线,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再现梅花山梅花盛开、人流涌动的情境,受到美的熏陶。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让其思维在互动中交流,情感在感悟中升华。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感悟,读中体会,读中学习。
  2、感受早春梅花山梅花盛开的兴旺景象,激发学生热爱生机勃勃的大自然。
  教学重难点:
  梅花开放时的动人景象,要借助图片,紧扣词句,形成画面。让学生置身于春光中学习课文,把观察、想象、朗读结合起来,感悟意境美,培养语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朗读,我们知道早春时节,寒气还没有退尽,梅花就开放了。你们从课外书上读到过哪些赞美梅花的诗句呢?
  生:风雪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仗冰,犹有花枝俏……
  生: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
  [设计意图:通过吟诵赞美梅花的诗句作为课堂的“开场锣鼓”,自然不同凡响,又可以受到引人入胜的效果。既能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又为深入学习文本埋下了伏笔。]
  是啊,美丽的梅花赢得了多少人的赞美啊!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春到梅花山》齐读课题
  二、精读课文
  (一)品读第一段
  1、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呢?打开课本,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梅花上的梅花与别处的梅花有哪些相同?又有哪些不同?
  生:相同:开的早,是报春的花,很美,不同:开的特别多,很壮观。
  2、出示:
  盛开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偏偏彩云。
  思考:老师为什么在这些字的下面加上点呢?
  生:“挨”说明梅花开的特别多都挤在一起了,“片片彩云”是说梅花不光多而且颜色也美。
  谁来把这句话读好?指名读   老师范读  齐读
  3、大片大片的梅花很美,那一朵一朵的梅花呢?引读第三句
  4、这么优美的句子,愿意背下来吗?老师和你们比赛,看谁先把第一段背下来。
  检查背诵,师先背,学生后背。
  [设计意图:当堂让学生背诵所学的内容,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是采用与学生比赛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活记乐背”]
  (二)学习第二段
  1、梅花山的梅花如此壮观,如此娇美,吸引了中外大批的中外宾客到梅花上来争睹它的风采。
  齐读第二段。
  2、古人把松、竹、梅称为岁寒三友,因为松竹经冬不凋,梅则能在寒风中盛开,人们喜爱报春的梅花。这一自然段写了梅花山的人多,请你默读课文,找出写人多的句子。
  3、学生汇报,理解“人流”、“涌动”、“欢乐的海洋”等词语。指导学生朗读这些句子,重点把这些词语读好。
  4、人们一拨一拨上山观看梅花,如果你是这人流中的一个,面对这美丽的景色,你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生:我会情不自禁的说梅花真多真美呀!……
  生:我会说梅花真香呀!……
  生:我会立刻把这美丽的梅花照下来留念……
  生:我会情不自禁的吟诵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
  [设计意图:采用移情体验启发学生进行想象,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对文本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并从中产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三、发展练习
  小朋友,每年去梅花山观看美化得人很多,我们也组成一个旅行团队去参观,谁来做导游呢?要做好一个好导游可不容易,要下把课文内容记牢固,才能介绍的好。大家准备准备,等会选一个导游,
  学生练习,师生同台表演。
  [设计意图:采用当道有的方法,给学生创设了情境,不仅诱发了学生背诵课文的内驱力,而且给学生提供了展示个性的表演舞台,真正把学生当成学习语文的主人。]
  四、作业
  1、练习写字
  (1)指导“读贴”
  (2)示范指点
  (3)按笔顺描红、临写
  2、学了课文,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看谁提的最多。
  生:为什么我们看到的梅花很多,花叶子却很少很少呢?
  生:梅花的颜色就着一种吗……
  生:为什么只有这里有这么多梅花呀?
  ……
  3、课后,大家可以自由分成几个学习小组,你们一起读书、查资料,共同解决这些问题。
  【板书设计】:                                                  多
  香春到梅花山            美             欢乐的海洋
  香
  【反思】:
  一、课题导入新意
  教学伊始,让学生吟诵赞美梅花的诗句,这一导入形式妙在:课堂内外的沟通,体现了极强的“大语文”意识,让学生课外收集的资料、积累的材料在课内交流,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在课外收集、积累的兴趣。这种课前交流、吟诵的形式代替了教师的提问与讲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同时拓宽了学生对梅花相关知识得了解,丰富了学生喜爱梅花的情感。
  二、作业设计“于无疑处生疑”
  《新课程标准》指出:“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本课的教学中,如何体现这一精神呢?在教学结尾处,我首先引导学生“于无疑处生疑”,激活学生的思维,唤起他们的探究意识;接着让学生分组、查找、研究,颇有“研究性学习”的味道。教学最后一个环节的设计,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拓宽了语文学习的时空,让学生在综合性的学习活动中提高了语文素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1-9 04:31 , Processed in 0.052982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